推薦答案
進入8月,又一批留學生開始收拾行李踏上異國的旅程。相比前幾年,除了通過鉆研學業(yè)獲得一紙文憑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希望通過求學異國,積極適應當地環(huán)境,從而成功融入異國生活,最大化地實現留學價值。

如何在充分了解他國文化的同時不失掉自己的文化特色?怎樣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個人社交圈?記者采訪了三位“過來人”,他們的實戰(zhàn)經驗或許能為留學社交恐懼癥號脈。

語言:注意聆聽 課堂是學習地道表達的最佳陣地

“出國前我認真準備韓語,達到了不錯的成績,沒想到到了韓國,連菜單都看不懂?!被貞浧鸪醯巾n國留學的經歷,首爾大學教育學博士周穎哭笑不得。“我按照韓語翻譯點的菜品,上菜后發(fā)現與想象的完全不同?!币驗椴涣私忭n國的飲食文化背景,周穎鬧了不少笑話。
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yè)生安璐偉也曾經在語言上跌倒過。一次教育專業(yè)課上,教授調侃道:“你們小的時候都是PB&J(The peanut butter and jelly sandwich ,花生果醬三明治,是美國小孩每天都會吃的早餐)”,話音未落,所有的美國同學哄堂大笑,只有國際學生一臉茫然。“就像在中國課堂上說豆?jié){油條一樣。如果不了解這些背景,很難真正聽懂'”,安璐偉說。
對于留學生來說,語言是與外國人進行對話的工具,只要意思表達到位,別人都能聽懂,但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文化背景需要花時間琢磨。
內容:融合≠迎合 了解異國文化也不丟個人特色
當別人在聊某個話題時,如何能夠有所參與?當對方拋出一句“how about you?”,怎樣才不至于尷尬冷場。安璐偉認為,在經歷了文化差異的“考驗”后,留學社交的最大難題來自于留學生本人,如何能夠“有話說”很關鍵。從文化到歷史,從電影到動漫,你可能需要各個領域都有所涉及,同時,也有自己感興趣并深耕的領域?!澳阈枰蔀橐粋€有趣的人,這一點在任何社交場合都適用。”周穎也表示,社交圈既是封閉又是重合的?!澳愕闹R面越廣泛,越容易交到朋友。如此一來,社交關系就會朝良性方向發(fā)展?!?/p>
對于留學生來說,融合不等于一味迎合,不能丟掉自己的文化底色?!叭谌胧请p向的,需要兩方共同增進對彼此文化的了解?!?/p>
在美國購物時通常要準備一個小錢包裝硬幣,很不方便。于是,安璐偉向外國朋友介紹了中國強大的支付系統(tǒng)?!拔覀兂鲩T只要帶一個手機,通過二維碼掃碼就能付款,根本不需要帶各種信用卡和現金,節(jié)省了找錢的時間,十分方便。”外國朋友嘖嘖稱贊。
心態(tài):克服膽怯 別急于找歸屬感
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出于安全感與交際成本等因素的考慮,會在第一時間尋找“同類”。這樣的社交有大量共同話題可聊,使留學生迅速找到歸屬感,“中式圈子”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于是,當面臨選課和社團活動時,留學生就開始扎堆?!斑@個課要不要一起選?這個活動要不要一塊兒參加?”幾輪“調研”下來,既耽誤了時間,還不一定能選到最心儀的課程和活動。
建議: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公共演講力
在美國,大多數人都有廣泛的愛好和才能,他們不愿意被一個小圈子所束縛。如果留學生愿意主動接觸當地電影、運動等,會無形中為交友增加資本。
同時,大多數中國學生不善于表達自己,但到了國外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在公開場合演講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美國大學所需要的,也是留學生在與人交往時最基本的能力。美國人相對"aggressive",會主動地、清楚地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建議留學生觀看公眾人物的演講視頻,模仿其動作、形態(tài)、聲調、用詞,并進行模擬練習。
建議留學生提前了解國外禮儀、交友禁忌等。實際上,了解國外文化也是留學生涯的一部分,留學生應抱著融入的心態(tài)去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