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答案
一、講課

是日本大學一般的授課形式。一般一節(jié)課為90分鐘,實習和實驗有時則是兩個時段連續(xù)(180分鐘)。大教室有100人以上的學生,小型的教師也有,形式也各有不同。

同時大學講課在不同的大教室、小教室、實習室進行。高中的時候老師回到各個教室去,而大學里學生是自己向講課教室移動。

二、討論課
在專業(yè)教師的指導下,以討論為中心,圍繞一個主題研究并展開討論。作為具有日本大學特色的授課形式之一,討論課不是以講課的形式,而是少數(shù)人制(最多20人),一般在第三年開始。不同學年的學生圍繞同一主題進行。最近從第一、二年開始的大學也在增加。因大學里沒有像高中一樣的班級制度,討論課就履行了這種班級職能。
三、提綱
也被稱作“講義概要”、“應修注意事項”等。提綱內(nèi)容包括課程科目名、擔當教員名、講學目的、講義概要、討論課程成績評定方法、教科書和參考文獻等,詳細闡明學生學習時必要的教學計劃。這些介紹可以使學生具體理解和概括出每次講課的內(nèi)容。
四、學期制
日本大學一年分為兩個學期,半年內(nèi)完成教學,成為學期制。學分的認定也在該學期中進行。有些大學利用學期制的便利,實施秋季入學。
五、第二專業(yè)
為緊密聯(lián)系自己所屬的專業(yè)、課程(第一專業(yè))和別的知識領域進行系統(tǒng)學習,有些學校開設了第二專業(yè)?,F(xiàn)在,世界的大學中跨越兩個以上的知識領域?qū)W習時大潮流。不局限于轉(zhuǎn)悠領域,在其他領域中也接受熏陶,這樣的人才越發(fā)越需求,今后設立第二專業(yè)的大學相比也會增加。
六、學分互換制度
這是將在其他大學上課取得的學分作為自學學分予以承認的系統(tǒng)。自學中可以修得自己學校沒有設置的科目,擴大知識面。雖然規(guī)模大小不同,但同一地域的大學很多回合作成為統(tǒng)一系統(tǒng)。其中以“京都大學聯(lián)合體”為核心實施的學分互換制度是以京都地區(qū)為中心,將近50所大學·短期大學參與的規(guī)模龐大,種類繁多的教學,十分有名。
七、嚴格的成績評定(GPA制度)
據(jù)留學專家昌山老師介紹:GPA是Grade Point
Average的縮寫,是將學生登錄的每個科目的成績評定換算為分數(shù),采取其平均值成為升學和畢業(yè)的重要條件的制度。部分大學中,分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被授予校長獎和獎學金,相反,在有些嚴格的學校中,分數(shù)低的學生會受到校長的直接指導和嚴格警告,如果沒有改善就被勸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