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大學的教育學系有特殊教育方向嗎


最佳答案看網(wǎng)頁找不到有關特殊教育方向.其他有直接稱為特殊教育學系又很好的學校為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立彰化師范大學.

系所簡介
國立政治大學於民國四十三年在臺灣復校時,教育研究所為本校首先成立的四個研究所之一,原名公民教育研究所,民國四十四年改名為教育研究所,乃臺灣最早成立的教育研究所,同年大學部招生,開師資培育多元化之先河。本系大學部素以培養(yǎng)優(yōu)秀中小學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為目標,碩士班則以培育具備教育專業(yè)研究人才為宗旨。為提升國內教育研究所的學術水準,本系更於民國六十六年成立博士班,迄八十五學年度起系所合一,自學士班至博士班,有系統(tǒng)培養(yǎng)具備獨立思考及研究能力的教育專業(yè)人才;在職專班方面:八十八學年度,開辦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班,招收中學校長、主任、組長等行政主管進修碩士學位,九十一學年度起本專班改隸屬於教育學院。歷年來,本系校友人才輩出,有杰出的學者,有卓越的校長,有優(yōu)秀的教師,有知名的出版家,更有榮膺教育部長者等等,為教育的相關領域開創(chuàng)無數(shù)的成功之路。
臺灣政治大學的教育學系有特殊教育方向嗎


在師資教育政策開放一般大學培育師資前,本系是唯一非師范校院,而同時擔起師資培育及教師進職進修主流的系所。在師資培育的部分:包括民國五十六年起,接受教育部妥托,配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辦理臺北市中等學校師資培訓的工作;其後則陸續(xù)於暑期或夜間開辦各項教育學分班,培訓無數(shù)中學合格教師;此外,也接受教育部指示,與臺大、中興及成大四所大學,開辦教育學分班,供各系所學生修讀教育學分,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在民國六十九年教育部公布「師范教育法」若干年後,教育部宣布停辦四校供大學生修讀的教育學分班後,本系於民國七十六年起設立教育輔系課程,開放全校學生修讀,是當時全國唯一能提供學生修讀教育輔系的學系。直至民國八十三年修改并開放師資培育政策後,開始辦理之教育學程,即延續(xù)原來之教育輔系發(fā)展而成。同時在民國六十九年至八十三年間,本系也是全國唯一非師范校院,而同時提供一半學生公費待遇培養(yǎng)師資的學系。
臺灣政治大學的教育學系有特殊教育方向嗎


在教師在職進修的部分:包括民國五十六年起開辦的教育學分班,供試用教師培育合格教師外,其後陸續(xù)於暑期或夜間開辦各項教育學分班,供中等學校試用教師進修,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外,更於民國六十七年左右起與師大等校首創(chuàng)研究所層級之四十學分班進修,包括暑期、周末與花蓮巡回班等,供合格教師進修,提升教師素質,這些都是奠定日後教師研習中心成立的基礎。

【特色】

(1)大學部功能著重中學師資培育

在傳統(tǒng)師范體系當中,師范學院偏重培育小學師資,師范大學偏重培育中學師資;社會上對於中、小學教師也多持有刻板印象,認為小學教師比中學教師「低一等」,其實學歷相同,工作各有專精。目的在培養(yǎng)相互認同尊重、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打破社會上的刻板印象,培育健康、有自信的教師。本系大學部師資培育自87學年度起分為「小學師資組」及「中學師資組」二組招生,為全國首創(chuàng)。每年約招收新生60名,分別培育中小學師資,然受大環(huán)境因素影響,98學年度起「小學師資組」停招。
臺灣政治大學的教育學系有特殊教育方向嗎


(2)大學部課程融合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為一爐

一般大學多重視正式課程的設計,因為正式課程通常反應法令上的要求,然而相關課程理論卻指出: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對學生的深度影響力有時候比正式課程來得更大、更強。

本系學士班學生除了修習教育系的正式專業(yè)課程之外,大多會另外加修輔系或甚至雙主修,以提升自己的教學內涵。此外,本系學生在教師指導之下,經常舉辦各項活動或營隊,提供同學們大量參與非正式課程與潛在課程的機會,茲舉若干實例如下:
a)教育營:這是本系一個長達廿五年歷史的營隊,每年寒假本系學生到偏遠地區(qū)為國中舉辦教育營,藉由營隊活動的規(guī)劃、訓練、課程設計、參與和執(zhí)行,本系學生有豐富的機會體驗領導、服務、溝通協(xié)調、課程設計、教案撰寫、團隊合作、班級經營、師生互動等技能,測試自身從事教學工作的興趣,建立正向文化觀與學習觀,并印證平日所學之教育理想,瞭解當?shù)刂逃樾巍?br />
b)愛育營:八十九學年度起配合本系小學師資組的存在,由教育營分支成立愛育營,型態(tài)與歷程與教育營相似,以偏遠地區(qū)及原住民社區(qū)的弱勢族群小學生為服務對象,輔導其身心發(fā)展,提供其快樂、豐富的假期生活,并引導多元的文化接觸,活動范圍經常從學校擴展至社區(qū)。

c)教育周:每年的五月中旬都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如教育影展、卡拉OK大賽等活動,藉以凝聚大一到大四同學間的情感。

d)五校聯(lián)歡:由政大教育、師大教育、市北師初教、國北師初教、高師大五個系在每年的三月底舉行五校聯(lián)合運動會,藉體育活動的競賽,聯(lián)絡五系同學的情感并達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e)迎新宿營:青春動感學長姐為剛進大學的新鮮人所精心策劃的營隊活動。許多精采好玩的活動等著新鮮人,參加後不但回味無窮,也協(xié)助新鮮人認識本系以及教育專業(yè)社群。

(3)大學部課程與政大附設實驗小學密切合作

在本系成立小學師資組之後,與附設實驗小學的合作逐漸加強,合作項目例如:

教學觀摩:本系有許多科目涉及課程與教學、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經常安排學生前往參觀訪問、觀摩學習。

教學實習:本系小學組教育實習的課程長期利用每周二上午八點到八點四十五的時間(為實小的教師晨會時間),安排修課學生前往附設實小進行教學實習(同時解決實小晨會時間之教學問題),學生必須事先規(guī)劃課程、撰寫教案、討論教案之後才能前往教學,於教學時相互觀摩,并於結束後進行反思檢討。學生體驗到實際帶領一個班級的挑戰(zhàn),體驗到與小朋友互動的方式,并嘗試努力整合理論與實務。

個案輔導或團體輔導:本系相關課程包含個案研究、諮商輔導、團體輔導等課程,也經常安排學生前往實小承接特殊個案,在教授指導下進行個案或小團體輔導工作,獲得實務經驗,同時協(xié)助改善實小個案學生在功課上或生活上的適應問題。

陶藝教學志工班:成立於民國九十年二月,由政大教育系蔡碧璉副教授及政大實小張麗華老師發(fā)起,帶領一群對陶藝有濃厚興趣且熱心公益的政大教育系一年級學生組成教學志工服務性社團。本班成立的宗旨在於協(xié)助政大實小陶藝課程教學,教學義工以協(xié)助教學及觀摩學習為主,為未來的教學工作做預備的實習體驗,并輔以陶藝課程之學習,以充實未來成為多才多藝全方位的教師作準備。本班屬於服務性的義工團體,以教學協(xié)助及實察為主,并同時研習陶藝制作技巧,發(fā)揮創(chuàng)作能力。將來朝擴大成立為政大的正式社團為目標,以拓展義工服務精神及發(fā)揚陶藝創(chuàng)作才華,期許培育本班成員熱心公益的服務精神及陶藝創(chuàng)作的技巧,以為社會公益及藝術文化盡一份青年人的心力。

(4)研究生課程著重多元化之研究方法訓練

本系碩博士班之課程重視研究方法訓練,而且多元容納計量方法與質性方法。計量方法包含實驗設計、變異數(shù)分析、多元回歸、各種多變量分析方法、時間序列模式、結構方程模式等,學生可循序修課并實際操作。質性方法包含哲學分析、個案研究、行動研究、訪談法、扎根理論、生命史等,學生可適性修課并實際體驗。在博碩士論文之指導歷程中,亦重視邏輯思考培育和研究方法之適切掌握。

(5)研究生培育歷程鼓勵學術發(fā)表以及學術社群參與

本系鼓勵研究生多發(fā)表學術論文,資格考方式不限於紙筆測驗,得以經過評審、公開發(fā)表的作品,作為口試依據(jù),以完成資格考。

此外,本系為提供學術發(fā)表機會、促進學術社群交流、提升研究風氣,每學年皆舉辦若干場學術研討會,并發(fā)行學術刊物,茲舉其活動概述如下:

學術研討會:本系曾舉辦過「2003年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術論壇暨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力研討會」、「政治大學優(yōu)質世界公民通識教育教學研討會」、「2004年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術論壇:另類與創(chuàng)新研討會」等活動,提供系內外師生豐富的發(fā)表與交流機會。以「另類與創(chuàng)新:臺灣本土教育經驗再出發(fā)」此研討會為例,該研討會於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十九、二十日舉行,教育部長杜正勝及政大校長鄭瑞城皆親臨主持開幕,杜部長并頒獎給攀登北美最高峰歸來的四位全人中學學生。開幕式以音樂和舞蹈表演揭開另類的序幕,兩天的研討會總共發(fā)表了六十多篇論文,提供本系教師之間、師生之間、跨系之間、跨校之間的多元學術交流平臺。本次研討會并有另類學校同步攤位展出,最後以朗詩的方式完成另類的閉幕。

學術演講:包括以碩博士班師生為主的專題演講,以及大學部學生為主所舉辦的演講活動,前者著重研究觀點的啟發(fā),例如曾舉辦演講活動為劍橋大學教授Dr.Whitebread主講「Developing Self-regulation in Young Learners」。後者著重實務經驗的分享,例如最近幾次的活動包括藝術家徐畢華主講「悠游於藝術與教育之間」、心愛幼稚園園長呂兆萍演講「與孩子溝通的藝術」等等。

學生自發(fā)性社群互動:包括網(wǎng)路社群互動以及讀書會等,有助於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精神以及主動發(fā)掘問題的態(tài)度。

學術刊物:「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為目前臺灣地區(qū)教育領域兩大TSSCI期刊之一,每年出版四期,過去長期由教育系與心理系聯(lián)合支援編輯工作,最近主要由教育學院共同支援,提供教育領域與心理領域研究人員、專家學者發(fā)表嚴謹之學術研究成果。

【本系各部設立宗旨目標】

本系學士班從八十七學年度起分為「國小師資組」及「中學師資組」二組招生,為全國首創(chuàng)之措施,分別培育中小學師資,然受大環(huán)境因素影響,98學年度起「小學師資組」停招?;侗拘W杂啥嘣膶W術環(huán)境,利用科際整合與交流,以提供有志投入「教育」志業(yè)的學生一個寬廣的專業(yè)成長學習環(huán)境。故本系大學部設立的宗旨目標有:

(1)培育國民中小學優(yōu)良教師;
(2)培育優(yōu)秀教育行政人員;
(3)培育有志從事教育學術研究之人才;
(4)配合國家政策提供推廣教育之服務功能。

由於未來的社會,不只是訓練『教師』,更重視『全人』與『多元』的能力培養(yǎng)。以政大綜合大學之異質多元的團體,與開放包容的學習環(huán)境、氣氛,更能造就適應未來社會對專才與通才的需求。由於各科系與社團的蓬勃發(fā)展,提供許多交流互動的觸機,能提供不同的視野觀點,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因應日新月異的時代。此外有更多的輔系、雙學位選擇,更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多元的專長。

至於以研究為導向的碩博士班,依其專業(yè)領域於博士班分為「教育哲學組」、「教育行政組」、「教育心理與輔導組」三組,故本系碩博士班設立的宗旨目標有:

(1)培育教育哲學、教育行政、教育心理與輔導三大學術領域之研究人才;
(2)培育教育行政中、高階領導人才;
(3)培育專業(yè)化諮商輔導人才;
(4)培育具有研究能力之中小學師資(所謂「研究型教師」)。

無論那一個專業(yè)領域,本系碩博士班希望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以及及洞察教育問題的敏銳觀察力,并加強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能善用研究工具以提升研究品質。更具體而言,本系特別強調研究生應具備下列基本能力:1)能廣博并深入探究教育學門中的一個特定領域;2)能使用適當?shù)牧炕蛸|化研究方法以分析各種的研究資料;3)能積極參與全國性及國際性學術研討會,并發(fā)表論文。

【教學目標】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碩士班以及博士班等班別,其教學目標分別如下:
(1)學士班:
本系學士班自八十七學年度起分為『國小師資組』及『中學師資組』二組招生,每年招收新生約六十名,分別培養(yǎng)小學師資及中學師資(98學年度起「小學師資組」停招)。學生亦可跨組選課,修畢二組應修學分并完成中學及小學教育實習者,可同時具備任教中學與小學之資格。

(2)碩士班:
本系碩士班八十八學年度起分『教育哲學組』、『教育行政組』及『教育心理與輔導組』三組招生,以協(xié)助學生有更明確的研究知能與專長。此外也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以培養(yǎng)兼具人文素養(yǎng)與教育專業(yè)知能的教學、行政人才為目標。九十五學年度開始,本系將教育哲學組及教育心理與輔導組合并,統(tǒng)稱為教育系碩士班,課程結構亦配合調整之,以『教育基礎理論與方法』和『教育心理與諮商輔導』為主軸,培養(yǎng)研究/測驗研發(fā)人才、探究型/教學領導型/教師、及諮商輔導人才。未來課程將更為彈性化,學生可依自己興趣需求選課;本系并與心理系所合作,每年從碩士班擇擾選取二名學生,修習諮商心理師課程。相關資訊可參考碩士班課程結構(規(guī)章表格-碩士生-其他)。

(3)博士班:
本系博士班八十七學年度起分『教育哲學組』、『教育行政組』及『教育心理與輔導組』三組招生,著重高深學術和高級專門實務運作之探討,藉科際整合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訓練,從事理論研究及專題研討,在嚴謹而專精的學術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高級教育學術研究人才,對教育學術及實務革新,提供更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