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習期間的收獲有哪些 這些收獲對自己一生成長的影響怎樣


優(yōu)選答案第一章 大學是人生發(fā)展的新階段

[教學目的和要求] 認清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做好承擔歷史使命的準備;了解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大學生活的特點,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把握人生的關鍵時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把自己鍛煉成為合格的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

[教學重點] 科學確定新的奮斗目標,明確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教學難點] 引導大學生把自己成才目標與歷史使命結合起來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多媒體),課堂討論

[教學時數(shù)] 4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的改變與適應

一、環(huán)境帶來的新變化

(一)大學生活及其特點

大學在校期間,按心理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我們大學新生正處于適應期,主要由中學生活向大學生活過渡,由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過渡,由中學的學習方式向大學學習方式過渡。與中學相比,有了許多新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
大學學習期間的收獲有哪些 這些收獲對自己一生成長的影響怎樣


1、學習生活的變化。

(1)學習任務不同。掌握知識,掌握技能?!爸R與技能一個也不能少”。

(2)學習內容不同。既學專業(yè)課,也學基礎課,還有選修課,定向性專業(yè)增強。

(3)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同。大學授課的特點是以指導為主。主要表現(xiàn)為:

A.講一部分,留一部分。有助于同學們養(yǎng)成自學習慣,培養(yǎng)自學能力。

B.講難點略易點,速度快。有時跨度一百多頁,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C.課堂講授內容與教科書的內容并不完全吻合。

總之,大學學習生活與中學相比,課余時間比較充裕,學習的自主性增強。

2、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

(1)由生活的“小天地”進入大家庭。

(2)生活相對,需要自立。

(3)多是自我管理和通過制度的間接管理。老師不再事必躬親。
大學學習期間的收獲有哪些 這些收獲對自己一生成長的影響怎樣


(4)自習時間多,度大,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3、理想追求的變化。

“高中苦又苦,大學補一補”, “高中用了功,大學松一松”,這一理論曾在大學新生中頗為流行。原有的目標已實現(xiàn),新的目標尚未樹起來,極易出現(xiàn)理想間歇期。

(二)新生活帶來新沖突

大學新生在父母的寵愛、師長的贊賞、親友的夸獎和同學的羨慕中邁入大學,有強烈的優(yōu)越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是那樣的豪邁。然而大學畢竟是一個英薈萃的地方,嚴格地恪守著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原則。因而,在現(xiàn)實面前,又是那么的憂傷和無奈。

1、自豪感與自卑感交織

相當一部分同學進入大學后,原來的第一名可能不及格,原來擔任班干部指揮別人現(xiàn)在被人指揮……由高中的受寵到大學的失寵,成功感變?yōu)榇煺鄹校鹊闹行牡匚粶S喪,有的不愿讀師范,不愿選此專業(yè),但事已至此,輕而自責、自卑,有的甚至不愿佩?;丈辖?。
大學學習期間的收獲有哪些 這些收獲對自己一生成長的影響怎樣


2、新鮮感與懷舊感沖突

理想與現(xiàn)實可能出現(xiàn)很大的落差,如:

校園環(huán)境、生活遠不如想象的好;教師教學水平、方法不令人滿意;同學間個性迥異,不易相處;師生間也不如中學那樣親密。同時,盡善盡美畢竟只是一種理想,目前我國的高等學府,也有其現(xiàn)存的問題。

3、性與依賴性并存

太過于強調的人格,容易盲目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但又對長輩表現(xiàn)出較大的依賴性。從軍訓休息間隙許多女生黯然落淚可以窺見他們情感的脆弱性與依賴性。也正是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所謂的“愛情”趁虛而入,盲目戀愛,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jīng)擁有。

4、交往意識強與閉鎖心理的矛盾

許多大學新生整天埋怨他人不坦誠,太過于世故,于是“一個書包兩只碗,教室寢室圖書館”的單調讓人乏味,周末恐怖癥吞噬著許多同學的心,造成惡性循環(huán),倍感孤寂無聊與無奈。實際上是自己心存界蒂,帶著戒備心理在接納他人。

5、強烈的求知欲與知識水平低的矛盾

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最具有青春活力的時期,是一生中的最佳狀態(tài)。大學生正處于創(chuàng)造心理高度發(fā)展的時期,對創(chuàng)造充滿渴望和憧憬,受傳統(tǒng)束縛少,接受新生事物快,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觀點和看法。然而,有許多大學新生由于學習重點不明確,學習方法不恰當,往往學習效果不佳,收獲與付出不成正比,有的甚至通宵學習卻也收效甚微,于是,有人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最笨的人。

我們共同的方向就是:需要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引導我們在變化的時代獲得成功。

二、科學確定新的目標

(一)目標的作用:

在社會生活中,人總是要圍繞著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目標,制定出計劃,展開有組織的活動,目的性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基本特征,人們所從事的一切活動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作為大學新生,要注意科學的樹立自已的目標,為大學生活作好導向。

(二)積極適應大學生活,科學確定新目標:

其實在生命的地圖上,縱然需要別人指引,但自己才是真正決定該往何處去的人,無人能代替我們走完這段旅程。一路上或彷徨或無助,但正是這種種遭遇使你在試煉和挑戰(zhàn)的磨礪下,逐漸撥云見日,了解自己,找到自我的天空

1、正確認知,積極做好大學生的心理準備

正確認識和對待轉變時期的心理變化和矛盾,做好大學生活的心理準備,找到自己成才的正確方向。

2、積極探索大學學習的方法

美國學者詹姆斯據(jù)其研究成果說:“普通人只發(fā)揮了他蘊藏能力的1/10,就連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也只用了大腦30%的功能,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半醒著,我們只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一部分……”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人,一定有可能比現(xiàn)實中的自己更偉大些,只是缺乏一種不懈努力的自信?!?br />
建議同學們要做到:日有安排,周有計劃,月有打算,學期有部署,時時事事盡在掌握中。

3、盡快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有目標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切忌手忙腳亂,今天掉書包,明天掉飯卡,后天又鬧感冒。

(2)學會大學集體生活。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道德建設堅持以為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生活的事情是細微和瑣碎的,就在這些細微和瑣碎中,我們應遵循集體生活的基本原則:

A、求大同,存小異;

B、尋找合作的途徑在互助與互動中增進了解;

C、摒棄畸形的自我意識,尊重他人。

4、努力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一個人智力上的素質,包括記憶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指一個人的事業(yè)心、進取心、勇氣、毅力、意志、愛好、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個人的成才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逐步樹立新的形象

(一)大學生的角色轉換與定位

進入大學后,作為一名大學生,其自身特點面臨著新的變化和挑戰(zhàn),比較起中學生,大學生不僅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改變,而且社會的期望值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中學時代的未成年人,一下成為國家建設者的后備力量,杰出人才的預備隊,社會重任在肩。此時,大學生應盡快調整自己,實現(xiàn)角色的重新定位。這首先要求,從不自覺角色變?yōu)樽杂X角色。

(二)明確責任,樹立新的形象

大學生必須盡快進入角色,樹立自己的新形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明確責任,承擔重任。

1、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大學生對知識更新、科技進步和促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2、要有危機感、緊迫感,要明白我國當前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狀況,深刻理解由我國具體國情所決定的“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3、要加倍努力,要利用大學期間良好的學習條件,刻苦學習,汲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第二節(jié) 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和成才目標

一、時代主題與基本國情

今天,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正處于并將處于初級階段。但當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xiàn)代化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世紀。

(一)“兩個80年”的實踐啟示和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

1、中國經(jīng)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兩個80年”。

第一個80年是指:年至年這一歷史時期

第二個80年是指:從年到21世紀初。

2、共改革開放的深入是富民強國的歷史性巨變

(二)和平與發(fā)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和平與發(fā)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維護和平,促進發(fā)展,事關各國的利益,是各國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三)中國的入世與經(jīng)濟全球化

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有助于促進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有助于我國在改革中借鑒反映新情況的場規(guī)則,更好地促進場經(jīng)濟體制的形成和完善。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歷史必然發(fā)展。經(jīng)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潮流。21世紀世界需要中國,中國將在世界經(jīng)濟中占有著重要地位。

(四)知識經(jīng)濟已見端倪

知識經(jīng)濟具有八個方面的特點:

1、經(jīng)濟發(fā)展可持續(xù)化。

2、資產(chǎn)投入無形化。

3、世紀經(jīng)濟一體化。

4、經(jīng)濟決策知識化。

5、新的價值取向。

6、新的場觀念。

7、新的社會組織形式。

8、重于創(chuàng)新、立于高科技。

二、大學生的歷史使命與成才目標

縱觀人類發(fā)展歷史,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今天,大學生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和三大歷史任務,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繼續(xù)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維護世界和平與共同發(fā)展。

(一)繼往開來,迎接挑戰(zhàn)

21世紀的大學生,是在中國改革開入的歷史新時期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是承上啟下的一代,我們應當義不容辭地繼承我國大學生早已形成的“愛國、進步、、科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繼往開來,迎接新世紀挑戰(zhàn)。

(二)全國建設小康社會,使中國發(fā)展和富強起來

黨的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xiàn)代化,使中國發(fā)展和富強起來,為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這是我們黨必須勇敢擔負起來的歷史任務?!边@也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三、為完成歷史重任立志成才

今天,我們仍然要看到,21世紀是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功仍然還有一個歷史的過程,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該增強緊迫感、危機感,要全面貫徹“”重要思想,努力做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開拓者,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國最廣大根本利益的維護者。

當代大學生應當為完成歷史重任立志成才,將自己發(fā)展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中堅力量。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做到寬口徑,重素質,強能力。

要成才,首先必須立志。所謂立志,就是為實現(xiàn)人生目標面確立的遠大志向。志向是一個人邁向成才之路的不盡源泉和不畏艱險、勇于奮進的原動力。

要成才,還要必須明志。所謂明志,就是正確思想理論來指導的發(fā)展方向。當代大學生要堅持用主義、思想、理論和“”重要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正確的人生面、價值觀,自覺刻苦學習,培養(yǎng)優(yōu)良學風與高深的道德情操,優(yōu)化知識結構,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為承擔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打下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和科學文化基礎,為完成歷史重任立志成才。

思考題:

1.怎樣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成才的關系?

2.大學生活有哪些新變化?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思考和案例題: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很大發(fā)展,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但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社會上也產(chǎn)生了一系列嚴重的矛盾和問題。比如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拉大,黃、賭、毒等丑惡現(xiàn)象在一些地方蔓延,官僚主義、和以權謀私、貪圖享樂現(xiàn)象也在一些部門和干部中蔓延,這些問題嚴重影響黨的形象,影響眾對黨的信任。你對這些問題是如何認識的?你認為主要依靠什么力量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2.有些同學覺得“”思想是回答“建設一個怎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與自己非黨員的身份要求不相干,請你對這種想法的錯誤之處予以駁斥。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