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優(yōu)選大連理工大學211 985重點建設高校
上海理工大學有上海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jīng)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算不了老幾。
大工簡介】
大連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1950 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
1960 年被確定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1986 年設研究生院;
1988 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1996 年 ~ 2000 年實施“九五”“211 工程” 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2001 年~2003 年,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實施 “985 工程”一期建設;
2003 年 ~ 2005 年實施“十五”“211 工程” 建設;

2003 年12 月被中央確定為中管干部學校;
2004 年開始實施“985 工程”二期建設,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三方繼續(xù)重點共建大連理工大學。
學?,F(xiàn)有教職工3598人,其中專任教師2025人,包括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雙聘院士1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2人,講座教授6人,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得者2人,何梁何利獎獲得者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基金獲得者1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54人,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獲得者3人,全國高等學校百名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1人,博士生導師388人,兼職博士生導師78人,正高職人員453人,副高職人員899人。
2008 年 10 月,全日制在校學生 30780 人(博士生 3254 人,碩士生 8138 人,本科生 18968 人,預科生 60 人,外國留學生 360 人)。另有專業(yè)學位教育研究生 4872 人,獨立二級學院(城市學院)學生 8471 人,繼續(xù)教育學院學生 28962 人,研究生進修班學生 796 人。

學校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根本任務,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為主,經(jīng)、管、文、法等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的多學科體系。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1個學部,24 個院系。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4 個(力學、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涵蓋二級學科 15 個,有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6 個(計算數(shù)學、等離子體物理、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結構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環(huán)境工程),13 個“985 工程”二期建設項目, 18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108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148 個碩士點, 20 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還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建筑學、工程碩士4個專業(yè)學位授予權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有59個本科專業(yè),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yè)。
學??蒲泄ぷ骶哂休^強實力,有1個國家干部培訓基地(中國大連高級經(jīng)理學院),3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yè)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 1 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大連理工大學—七賢嶺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與特種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業(yè)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洋能源利用與節(jié)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微納米技術及系統(tǒng)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內(nèi)燃機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工業(yè)設備先進控制系統(tǒng)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生物基化學品重點實驗室、制造管理信息化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工程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管理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動物性食品安全保障技術工程研究中心),7個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精細化工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先進裝備設計與 CAE 軟件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電子政務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先進船舶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高性能樹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工業(yè)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車輛先進設計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國家級企業(yè)技術中心大連理工大學分中心,2個國家培訓中心(中國微電子技術應用開發(fā)培訓中心、大連ITU互聯(lián)網(wǎng)培訓中心),3個國家級教育、教學基地(國家工科化學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ǎng)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生物與環(huán)境實驗中心、信息技術實驗中心、水利學實驗中心),6個遼寧省示范性專業(yè),4個遼寧省骨干教師培訓基地,2個研究基地(遼寧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遼寧省高校“科技倫理與科技管理”研究基地),13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3 個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先進船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裝備設計與 CAE 軟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yè)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大連市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市級研發(fā)機構,2個校企合作研究院(沈鼔-大工研究院、遼油-大工研究院),4個世界銀行貸款、高等教育發(fā)展項目建設的教學實驗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基礎物理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基礎力學實驗中心),70個獨立的研究中心、研究院(室),73個研究所。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國家級教學、科技獎勵28項,省部級教學、科技獎勵159 項。

學校總占地面積 302.5 萬平方米(4538 畝),其中校本部 211.4 萬平方米(3171 畝),市內(nèi)校區(qū)10.6 萬平方米(159 畝),開發(fā)區(qū)校區(qū)80.5萬平方米(1208畝)。學校建筑面積 109.1 萬平方米,圖書館面積4.6 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51萬余冊,中外文電子期刊 29,673 種, 56 個平臺、189 個各類中外文數(shù)據(jù)庫。體育館面積2.8萬平方米,由中心比賽館、游泳館和開發(fā)區(qū)校區(qū)體育館等組成。
學校廣泛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現(xiàn)與19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2 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wěn)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聘請名譽教授、客座教授、顧問教授274人。
目前,學校正以 “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為龍頭,以創(chuàng)新為靈魂,抓住國家振興東北地區(qū)等老工業(yè)基地的歷史性機遇,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努力把大連理工大學建設成為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