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


優(yōu)選答案


約瑟夫·湯姆孫(Joseph John Thomson),1897年約瑟夫·湯姆孫發(fā)現電子也是亞原子粒子而為人所知,并在科學圈內引起了轟動,并最終于 190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因為發(fā)現了關于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與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由于“對原子結構以及從原子發(fā)射出的輻射的研究”,榮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爾斯·威爾遜(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因發(fā)明云室而與康普頓同獲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因發(fā)現中子而獲得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帕特里克·布萊克特(Patrick Blackett),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由于改進威爾遜云室方法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線領域的發(fā)現,獲得194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曼徹斯特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

約翰·考克饒夫(John Douglas Cockcroft),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亞原子粒子進行原子核嬗變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而獲得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漢斯·貝特(Hans Bethe),因在1938年解釋了為什么恒星能夠在長時間里向外釋放如此之多的能量而獲得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內維爾·莫特(Nevill Francis Mott),因為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與菲利普·安德森、約翰·凡扶累克共同榮獲197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因為“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chuàng)性實驗”而與其學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一同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為“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chuàng)性實驗”而與其教師安德烈·海姆一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原子核物理之父,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而獲得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曼徹斯特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1929年與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因對糖類的發(fā)酵以及發(fā)酵酶的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沃爾特·霍沃思(Walter Norman Haworth),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上的研究,獲1937年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德海韋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因 “在化學過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為示蹤物”,獲1943年諾貝爾化學獎。
羅伯特·魯賓遜(Robert Robinson),因對植物生物堿的研究,獲得1947年諾貝爾化學獎。
亞歷山大·羅伯圖斯·托德(Alexander Robertus Todd),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被稱為近代核酸化學的前驅,主要成就是對核甙、核甙酸的研究,弄清了核甙酸的結構和組成,首先合成了人體內幾種重要核甙酸單體,也為核酸的雙股螺旋體結構的胡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而榮獲1957年諾貝爾化學獎。
梅爾文·卡爾文(Melvin Calvin),因與安德魯·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發(fā)現卡爾文循環(huán)(或稱卡爾文本森循環(huán))而聲名顯著,196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曼徹斯特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

約翰·查爾斯·波拉尼(John Charles Polanyi),因對化學動力學的研究,獲得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1993年因開發(fā)了對DNA特定位置進行定點誘變法而獲諾貝爾化學獎。
阿奇博爾德·希爾(Archibald Vivian Hill),因其在肌肉發(fā)熱方面的研究,與德國科學家邁耶霍夫一起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約翰·E·蘇爾斯頓(John E. Sulston),因發(fā)現器官發(fā)育和細胞程序性細胞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與悉尼·布倫納、H·羅伯特·霍維茨一起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約翰·??怂梗↗ohn Richard Hicks),因其在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理論上的貢獻而與肯尼斯·約瑟夫·阿羅一起獲得197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阿瑟·劉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因為其于發(fā)展經濟學上的貢獻而聞名,獲得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也是第一位拿到非和平獎的諾貝爾獎的黑人。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曾任世界銀行資深副總裁與首席經濟學家,和邁克爾·斯賓塞、喬治·阿克爾洛夫由于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