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答案也許現(xiàn)在的大學生很羨慕上個世紀的大學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學有所用,即能端到“鐵飯碗”,從此一輩子吃穿住看病不愁。那為什么現(xiàn)在就不行了呢?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們要縮短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要三步并作兩步,把發(fā)達國外過去近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在幾十年內走完,以實現(xiàn)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的結果,難免出現(xiàn)現(xiàn)代與原始、富裕與貧窮的同進并存。過去上大學就是找到工作,就是有了下半生的思想觀念同現(xiàn)在社會唯發(fā)展就是硬道理、能掙到錢就是成功的形勢已經格格不入,如今上大學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你千萬不要說諸如“知識就是力量”、“科學創(chuàng)造未來”此類的大道理,畢竟我們要面對兩個殘酷的現(xiàn)實:一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二是自然總是優(yōu)勝劣汰。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發(fā)展口號下,我們能選擇的只有適者生存這條路。我們上大學,有說法:年齡尚小、找不到沒有穩(wěn)定的工作,與其混在社會發(fā)生問題不如到學校多學點東西以備不測,說不準“瞎貓碰上死耗子”,能撞個好運。起碼,混個文憑,以后再混在社會不會被別人罵作“大老粗”。我們不上大學,也有說法:我沒本事念書,但我有個好父母,你大學念到博士后又如何?你的收入還不如我初中文化在收費站工資高。我書看不進去,但我有一技之長,我的臺球打得世界一流,我的收入是你幾輩子都掙不到的。我沒考上大學,但我有好臉蛋,我能成為這“星”那“奶”,我享受的榮華富貴不都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嗎?所以,上不上大學與我們未來的生活質量無必然關系。

我們現(xiàn)在上大學,一定要說有意義,我個人覺得,至多算增加了一個社會實踐項目。這個項目既有軍事化管理的內容,比如作息制度,特別是起床和熄燈的規(guī)定;也有社會化管理的內容,比如學生守則,還有各種場館管理規(guī)定;這些,都可以考驗我們的適應能力。真指望上大學解決后半生的生存問題簡直就是癡心妄想。你有大學文憑,但沒有關系,找不到好的工作,別人不會撂你。你沒上過大學,但有關系和金錢,別人自然對你趨之如騖。這就是現(xiàn)實。
附帶閑扯一下如何利用上大學來拓展我們的其它能力。大學里,除了按時功課,完成既定學業(yè),拿到一紙文書外,對多余的時間,有人玩電腦游戲,把自己的級別提高了不少;有人談戀愛,智商情商雙豐收;有人考本本,畢業(yè)時既有學歷也有技能;有人搞投資,讀書經營兩不誤;有人獻愛心,扶貧濟弱體察社會。不管我們做了什么,只要我們不浪費時間和荒蕪學業(yè),相信功夫一定不負有心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