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廣東2023年分數(shù)線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廣東2023年分數(shù)還未公布!同學家長們可以參考下2022年分數(shù)計劃及專業(yè)。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2年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及位次排名是多少?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地和外省的考生,要考多少分才可以穩(wěn)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2023年高考,到底要考多少分才能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
以上這些問題,是每一位想要報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高三學子所共同疑惑的。
高中招生網(wǎng)將根據(jù)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2年招錄數(shù)據(jù),為大家整理出答案。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2年廣東分數(shù)線
年份 | 學校 | 專業(yè) | 最低分 | 最低分排名 | 選科要求 | 招生地址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計算機類(08090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0904.信息安全+080907.智能科學與技術+080908.空間信息與數(shù)字技術+080910.數(shù)據(jù)科學與大數(shù)據(jù)技術+080902.軟件工程) | 605 | 18724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質學類(國家拔尖計劃,國家理科基地班)(070901.地質學) | 602 | 20686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物理學 | 598 | 23541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質類(資源能源)(081403.資源勘查工程+081502.石油工程) | 598 | 23541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071201.統(tǒng)計學+12010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120103.工程管理) | 597 | 24264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電子信息類(未來技術學院)(070901.地質學+081403.資源勘查工程+081401.地質工程+070801.地球物理學+080202.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08090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0801.自動化+070701.海洋科學) | 596 | 25006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質學類(菁英班)(070901.地質學+070902.地球化學+070801.地球物理學+081202.遙感科學與技術) | 596 | 25006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質學類(070901.地質學+070902.地球化學) | 596 | 25006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數(shù)學類(070101.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070102.信息與計算科學)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測繪類(測繪與信息類)(081201.測繪工程+081202.遙感科學與技術+081205.地理空間信息工程)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經(jīng)濟學類(020101.經(jīng)濟學+020401.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120201.工商管理(雙語教學班)+120202.市場營銷+120203.會計學+120901.旅游管理)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自動化類(080301.測控技術與儀器+080801.自動化)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電子信息類(080202.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080205.工業(yè)設計+080701.電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海洋科學類(070701.海洋科學+081902.海洋工程與技術)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球物理學類(地球物理與信息類)(070801.地球物理學+070903.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081402.勘查技術與工程(勘查地球物理方向))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質類(081401.地質工程+082902.應急技術與管理+082901.安全工程+081001.土木工程+081005.城市地下空間工程+081402.勘查技術與工程(鉆探工程方向))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材料類(080401.材料科學與工程+080403.材料化學) | 595 | 257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理科學類(070501.地理科學+070504.地理信息科學) | 591 | 288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應用化學 | 591 | 28817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類(環(huán)境地球科學類)(071001.生物科學+081102.水文與水資源工程+081404.地下水科學與工程+082502.環(huán)境工程) | 588 | 31286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 587 | 32105 | 物理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思想政治教育 | 577 | 4862 | 歷史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英語 | 575 | 5299 | 歷史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公共管理類(030101.法學+120401.公共事業(yè)管理+120402.行政管理) | 570 | 6430 | 歷史 | 廣東 |
2022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經(jīng)濟學類(020101.經(jīng)濟學+020401.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120201.工商管理(雙語教學班)+120202.市場營銷+120203.會計學+120901.旅游管理) | 570 | 6430 | 歷史 | 廣東 |
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名
所在城市 | 學校 | 學校排名 | 是否985 | 是否211 | 學校類型 | 辦學性質 |
武漢市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59 | 否 | 是 | 理工類 | 公辦 |
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簡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簡稱地大(英語: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縮寫:CUG),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兩個獨立辦學實體之一(另一個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校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的北京地質學院(1952-1970),后經(jīng)歷湖北地質學院(1970-1975),武漢地質學院(1975–1987)兩個時期,直到1987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組建中國地質大學,在武漢和北京兩地辦學,并設總部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中國地球科學領域的頂尖大學,其地球科學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是中國“211工程”、“雙一流”重點建設大學。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工、文、管、經(jīng)、法、教、藝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學校現(xiàn)有兩個校區(qū),分別為南望山校區(qū)和未來城校區(qū)。南望山校區(qū)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毗鄰東湖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和“武漢·中國光谷”;未來城校區(qū)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其于2013年開始建設,于201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學校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逸夫博物館。南望山校區(qū)擁有一條長約380米的“地大隧道”貫通學校西、北校區(qū),擁有有一座“地大天橋”連接東、西校區(qū)。
結束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高等學府,創(chuàng)建于1952年。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地質學院之一,該大學一直致力于地質科學的研究與教育,被譽為“中國地質學的搖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擁有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和先進的教學設施。學校聚集了一批在地質學領域具有豐富經(jīng)驗和卓越成就的教授和學者,他們開設了多個專業(yè)方向,涵蓋了地球科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等領域。學校還與國內(nèi)外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實驗實習,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地質調(diào)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地質現(xiàn)象和探索地質資源,培養(yǎng)了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還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與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地質學院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定期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和交流活動。這為學生提供了與國際同行交流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術研究的深入發(fā)展。 總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作為地質學領域的瑰寶,在培養(yǎng)人才、科研創(chuàng)新等方面成果斐然。隨著國家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對地質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必將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國家的地質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