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fā),凸顯出在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如責任落實不到位、制度執(zhí)行不嚴格等。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發(fā)布了一份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

這份指導意見強調(diào),高校必須將實驗室安全置于各項工作的首位,并作為不可觸碰的紅線。要樹立安全發(fā)展的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則,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針對實驗室安全方面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突出矛盾,高校需要積極解決,掌握防范化解實驗室安全風險的主動權。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明確各級責任人的職責。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需要全面負責實驗室安全工作。還需要設立二級單位黨政負責人以及各實驗室責任人等不同的責任層級。

高校還應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定期檢查、風險評估、危險源管理和應急制度等。持續(xù)開展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能力。在組織保障方面,要求高校保障人員經(jīng)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工作能力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高校將實驗室安全工作納入工作考核內(nèi)容,并建立獎懲機制和問責追責機制。對于發(fā)生的實驗室安全事故,高校需要開展責任倒查,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及個人的責任,并依法依規(guī)進行處理。如果單位在實驗室安全責任制度落實、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重大問題,將受到相關部門的問責追責。
教育部發(fā)布的這份指導意見旨在推動高校加強實驗室安全工作,確保師生安全和學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