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霞,我校藥學院教師,博士后,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今年3月30日舉行的我校第八屆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優(yōu)秀青年評審宣講會上,她被推選為優(yōu)秀青年,將于5月獲得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青年發(fā)展論壇的表彰。她究竟做出了哪些優(yōu)秀的事跡?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校報記者采訪了李蕓霞老師。

契機:連翹為引 中藥路啟
李蕓霞老師主要從事中醫(yī)藥臨床方面的研究,她于2008年從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藥劑學專業(yè)博士畢業(yè),進入我校藥學院工作。從助理研究員開始,到如今成為博士后研究員,期間已過去近十年時間。李老師稱,自己本是專注于西藥方面的學習與研究,一次偶然的契機,跟著在博士生階段的導師做課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自己負責的連翹這一藥材在人體內的吸收程度并不高,但卻能發(fā)揮出一定的藥效。為真正搞懂連翹究竟是如何在人體內發(fā)揮其藥理作用的,她反復地查閱資料、提出猜想、進行實驗,最終在連翹的指標成分與代謝吸收、藥理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發(fā)現(xiàn)。小小的連翹,激發(fā)了李老師對中藥研究的興趣。李老師說,自己在研究過程中領悟到,盡管中醫(yī)藥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極為豐富的經(jīng)驗總結,對于中華民族的繁衍與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但中藥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很多藥材的藥理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科學研究其成分與作用。抱著這樣的想法,李老師開始從事中藥領域的研究。她來到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后發(fā)現(xiàn),我校中藥學研究積淀深厚,通過很多方式彌補了她在中藥專業(yè)領域上的知識欠缺。她深刻地認識到,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其最終落腳點都應該是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為了使更多中藥能在臨床上更安全有效地應用,她決定了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決心在中藥臨床應用方面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熱愛至上腳踏實地
李老師多年來致力于中藥臨床應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課題等部省級以上課題2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SCI收錄23篇,出版教材專著4部,申請專利4項。耀眼的成績背后總是有無數(shù)的艱辛與努力,李老師在科研課題及論文發(fā)表等方面碩果累累,背后同樣經(jīng)歷了許多困難與瓶頸。李老師坦言,在科研這條路上誰都會遇到很多困難。面對這些困難與麻煩,最重要的是堅守對科學研究的熱愛。中藥研究是一門非常吸引她的學科,心存熱愛,才能多年如一日地保持著對科研的熱情,從而在這條路上繼續(xù)走下去。且科研路總是苦難重重,大到思路的創(chuàng)新,小到一個實驗步驟,或許都需要花上很多時間和精力去不斷琢磨,需要研究者有非常多的耐心,不急躁不放棄,保持平常心,及時進行工作總結與反省,才能突破難關更上一層樓。
成功的背后還需一個好的工作環(huán)境與氛圍。李老師說,成中醫(yī)為她提供一個了很好的平臺,身處一支優(yōu)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地團隊,團隊內優(yōu)秀老師間的良好合作與配合,扎實的科研平臺基礎,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都是她獲得科研方面做出優(yōu)異成績不可或缺的因素。
對未來,李老師心中有著明確的研究方向和堅定的工作目標?,F(xiàn)今,李老師正在負責兩項國家科研項目的研究,同時也在不少國家重點課題中擔任重要角色。她致力于以多組分多靶點動態(tài)網(wǎng)絡調控驅動效應模型研究藥物的藥效物質基礎和協(xié)同作用機理,也期望未來能用整合的統(tǒng)計學方法,對更多中藥的安全性以及療效評價做進一步的開發(fā)。
教學:因材施教用心育人
李蕓霞老師不僅是一位優(yōu)秀的研究員,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她在學校承擔了本科生、碩博士研究生多門課程教學,2013年晉升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15年破格晉升為博士生導師,在此期間先后培養(yǎng)碩、博士研究生10余名,指導多名學生獲得科研實踐創(chuàng)新課題資助及論文發(fā)表。她貫徹落實藥學院的教學理念,進行分層次教學,形成本科生重基礎理論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重專業(yè)創(chuàng)新、博士研究生重精英篤行的模式。談及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時,李老師說道,這樣的分層次教學與因材施教的理念不謀而合,她認為,根據(jù)學生的能力不同而進行不同內容與程度的教學,才能使得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p#分頁標題#e#針對現(xiàn)在很多同學都對科研項目感興趣卻又比較迷茫、不知道如何找到正確的科研方向的情況,李老師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首先,她認為同學們若對某一個研究方向感興趣,一定要主動積極地尋找到機會進入實驗室。但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切勿浮于表面,只看到別人光鮮的成果而不知其苦。若進入實驗室,一定要耐心地泡在實驗室里,靜下心來做事。在接觸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才能在這個條路上開好頭、堅定走下去。
在忙碌的研究工作與日常教學之余,李老師也時常關注學校、學院的動態(tài)。她對于我校近期舉辦的“解剖之星”“方藥之星”等學生知識競賽與實踐活動都有所關注,也非常支持同學們積極參與其中。李老師認為,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增長同學們的專業(yè)知識,鍛煉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更能豐富自己的校園生活,從活動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對機遇的把握、對中藥研究事業(yè)的熱情以及持之以恒的堅持,都是她成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石。李老師用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用汗水與熱愛,方能孕育碩果,綻放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