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文學名人曾經(jīng)在美國留學過啊,麻煩給出詳細生平和著作,以及他們的功過,謝謝馬寅初 (1882—1982) ,中國當代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縣。1901 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冶專業(yè)。1906年赴美國留學, 先后獲得耶魯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1915年回國, 先后在北洋政府財政部當職員、在北京大學擔任經(jīng)濟學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務長。1927年到浙江財務學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員。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 1929年后, 出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長, 兼任南京中央大學、陸軍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38年初, 任重慶商學院院長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蔣介石逮捕。1946年9月, 到上海私立中華工商??茖W校任教。1949年8月, 出任浙江大學校長, 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財經(jīng)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60年1月4日, 因發(fā)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79年9月, 平反后擔任北大名譽校長, 并重新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81年2月27日, 當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 1981年3 月29日, 當選為中國經(jīng)濟學團體聯(lián)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 《通貨新論》(1944)、《戰(zhàn)時經(jīng)濟論文集》(1945)、《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1958)、《中國國外匯兌》(1925)、《中國銀行論》(1929)、《中國關稅問題》(1930)、《資本主義發(fā)展史》(1934)、《中國經(jīng)濟改造》(1935)、《經(jīng)濟學概論》(1943)、《新人口論(重版)》(1979)、《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上、下)》(1981)等。 1993年8月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

早在50年代初, 他就注意并開始研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實際問題。在著名的《新人口論》中, 較系統(tǒng)的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 認為1953~1957年, 中國人口很可能已超過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為20‰的結果。如果按1953年統(tǒng)計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實際的人口數(shù)字一比, 就會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別從加速積累資金、提高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業(yè)原料等方面, 對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進行了論述: ①人口增長與資金積累的矛盾。他認為, 因為中國人口多, 消費大, 所以積累少, 只有把人口控制起來, 使消費比例降低, 才能多積累資金; ②搞社會主義, 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 多搞大工業(yè), 搞農(nóng)業(yè)電氣化、機械化, 然而, 為安排好多人就業(yè), 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業(yè), 農(nóng)業(yè)搞低效率勞動, 實際上是拖住了高 速度工業(yè)化的后腿; ③和工業(yè)原料的矛盾。大辦輕工業(yè)可以有效地積累資金, 但是輕工業(yè)原料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業(yè)。由于人口多、糧食緊張, 就騰不出多少地種諸如棉花、蠶桑、大豆、花生等經(jīng)濟作物。同時, 也由于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受到限制, 就不能進口很多的重工業(yè)成套設備, 影響了重工業(yè)的發(fā)展; ④全國人均不到3畝地, 大面積墾荒短期內(nèi)又做不到, “就糧食而論,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銳地指出, 控制人口實屬刻不容緩, 不然的話, 日后的問題益形棘手, 愈難解決。政府對人口若再不設法控制, 難免農(nóng)民把一切恩德變?yōu)槭c不滿。他提出了定期舉行人口普查, 把人口增長納入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李國欣提供]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教育家,經(jīng)濟學家。浙江紹興嵊縣人(今嵊州市)。
年譜
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學(1951年更名天津大學),選學礦冶專業(yè)。
1906年赴美利堅合眾國留學,1910年獲耶魯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
1915年回國,任北洋政府財政部職員。
1916年任國立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務長。
1920年,繼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首任商科主任楊杏佛之后,出任國立東南大學附設上海商科大學(現(xiàn)上海財經(jīng)大學)教授兼教務主任,曾兼任中國銀行總司券(總發(fā)行人)等職。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并先后出任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重慶大學商學院教授兼院長。曾任廣州中山大學、交通大學、蘇州東吳大學、重慶陸軍大學、立信會計??茖W校、中華工商??坡殬I(yè)學校等校教授。

1948年當選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校長。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60年1月4日因發(fā)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校長職務,居家賦閑。
1979年9月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兼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
特別經(jīng)歷
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五四運動。抗戰(zhàn)期間曾因抨擊官僚資本家大發(fā)國難財遭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監(jiān)禁。
1957年因發(fā)表《新人口論》等文章而遭到錯誤批判,1979年黨中央批準了北京大學黨委為他徹底平反恢復名譽的決定。
馬寅初教授畢生從事經(jīng)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為國民經(jīng)濟綜合平衡、穩(wěn)定物價、控制人口等重大問題獻計獻策,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科學、人口科學學科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馬寅初(1882-1982)嵊州人,著名經(jīng)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諍友。 童年時代,馬寅初很想讀書,更想到大城市去讀書。而父親馬棣生認為馬寅初聰明伶俐,一定要馬寅初學管帳記帳,繼承“酒坊”家業(yè),學做生意。為讀書,馬寅初經(jīng)常挨父親訓斥、毒打,罰跪。“跪下也要去念書”,“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馬寅初忍著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著。
1899年馬寅初進入上?!坝^”,成績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學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天津北洋大學。1903年他被送往美國公費留學,先入耶魯大學,后入哥倫比亞大學。為“強國富民”,馬寅初在美國決定攻讀經(jīng)濟, 1910年他在耶魯大學獲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他撰寫的論文《紐約市的財政》,轟動了當時美國的財政界和經(jīng)濟界,被哥倫比亞大學列為一年級新生的教材。
1916年馬寅初返回祖國,懷著“強國富民”的理想支持進步,崇尚革新,聲明“一不做官,二不發(fā)財”,致力于中國經(jīng)濟問題的研究和經(jīng)濟人才的培養(yǎng),著書立說。他是中國最早研究西方經(jīng)濟學的著名學者。 1927年到1937年,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財政經(jīng)濟專家身份,參與對國家財政經(jīng)濟問題的研究,尋找癥結的所在,謀求解決的辦法,全力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1937年到1945年,馬寅初繼續(xù)以財政經(jīng)濟專家身份研究中國的財政經(jīng)濟,剖析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撰文評擊“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機大發(fā)橫財?shù)淖镄???箲?zhàn)爆發(fā)后,馬寅初擁護抗戰(zhàn),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馬寅初的愛國行動、正義行為,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馬寅初先后被關進息烽集中營、上饒集中營,最后被軟禁于重慶歌樂山家中,直到抗戰(zhàn)勝利才恢復人身自由。
抗成勝利后,馬寅初繼續(xù)反對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主義,痛斥國民黨政府出賣民族利益。當李公仆,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消息傳來,馬寅初憤怒萬分,當即寫了遺書,告別大家,孑然一身穿藍布長衫赴南京中央大學講演,用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的罪行,當講到物價飛漲時,指名道姓、抨擊蔣介石,有力地推動了當時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反蔣愛國民主運動。他成了舊中國時代一個英勇不屈的民主戰(zhàn)士。 解放前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任教。他曾任北大經(jīng)濟系主任、教務長。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解放后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名譽校長,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論》是一篇卓有見地的不朽之作,這篇論文是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后寫成的,它正確地分析了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原因,論證了人口增長太快同積累、消費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議和措施?!缎氯丝谡摗钒l(fā)表后,引起全國強烈的反響??瞪㈥惒_一伙竟把《新人口論》誣為中國的馬爾薩斯主義,煽起全國規(guī)模的大圍攻。馬寅初理直氣壯,出來應戰(zhàn),有人逼他檢討,他堅決拒絕,再一次發(fā)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鍋炸,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說:“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單身匹馬,出來應戰(zhàn),直止戰(zhàn)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薄拔覀€人被批判是小事,沒什么,不過我想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幾十年以后,事實會說明我是對的?!睔v史的發(fā)展證實了馬寅初《新人口淪》的正確性和預見性。l960年3月馬寅初被迫辭職,離開北京大學,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復名譽,教育部任命他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并被增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歷年出版的主要著作
1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選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
2 中國之新金融政策((上) 商務印書館 民國28
3 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6
4 新人口論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5 馬寅初人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6 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 財政出版社 1958
7 新人口論 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 1998
8 馬寅初抨官僚資本 重慶出版社 1983
9 馬寅初選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10 新人口論 北京 1979
11 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 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 1980
12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選集(上)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1
13 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14 財政學與中國財政 : 理論與現(xiàn)實 商務印書館 2001
15 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 1999
16 財政學與中國財政 : 理論與實踐商務印書館 民國37
17 中國國外匯兌 商務印書館 民國19
18 中華銀行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18
19 馬寅初演講集 商務印書館 民國12
20 經(jīng)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5
21 馬寅初戰(zhàn)時經(jīng)濟論文集 作家書屋 民國34
22 中國經(jīng)濟改造 商務印書館 民國24
23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 商務印書館 民國21
24 中國關稅問題 商務印書館 民國24
25 經(jīng)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5
26 經(jīng)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2
27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 作家書屋 民國36
28 中國當前之經(jīng)濟問題 : 馬寅初講演 膠濟鐵路同人學術研究會 [19-
29 馬寅初演講集 商務印書館 民國17
30 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7
31 財政學與中國財政 : 理論與實踐 商務印書館 民國38㊣
馬寅初紀念館:http://www.eelove.cn/memorial/?id=mayinchu美國耶魯大學有哪些中國名人
耶魯大學,曾培養(yǎng)出一大批杰出的中國留學生,有容閎、詹天佑、顏福慶、馬寅初、晏陽初、林徽因、李繼侗等等名人。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漢族,祖籍福建閩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華大學教授,為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作家,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中國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
國九年(1920年)隨父林長民赴歐洲游歷。民國十二年(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民國十三年(1924年)留學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選修建筑系課程,獲美術學士學位。后就讀于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
人物評價
林徽因不僅在建筑領域成就非凡,同時具有令人驚嘆的文學造詣,一位了不起的中華第一女建筑師,才華橫溢的學者,她(林徽因)在文學藝術方面有如此的造詣,她在建筑方面和梁先生并駕齊驅,共同作出卓越的貢獻。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耶魯大學
從美國留學回國的科學家有哪些,多一點?美國華裔占美國科學家總數(shù)14.7% 至今為止,共有7位美國華裔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獎 美籍華人 楊振寧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政道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丁肇中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朱棣文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崔 琦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遠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籍華人 高行健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據(jù)我所知目前活躍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還有從事艾滋病研究的著名美國華裔科學家何大一,研究超導體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朱經(jīng)武,《我的國家和我對簿公堂》作者美國華裔科學家李文和,美籍華裔建筑設計師貝聿銘等等等等. 美國華裔在美國科學家中還是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其成就也是令世人矚目.不知道龍卷風BAO從哪里弄來的這個數(shù)字.要知道華裔在美國人中只占總人口的1%,是絕對的少數(shù)民族,能做到這樣的成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中國有哪些名人是高考后就出國留學了楊瀾 1968年生于北京,1990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同年成為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女主持人。1994年至1996年赴美國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yè)就讀并獲碩士學位。1996年夏,楊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曾數(shù)次獲得普利策獎的制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制作導演了《2000年那一班》兩小時紀錄片,在哥倫比亞電視網(wǎng)晚7點黃金檔向全美播出,創(chuàng)下了亞洲主持人進入美國主流媒體的先河,獲評論界好評。 楊瀾現(xiàn)任陽光媒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不管是主持人,女老板,慈善大使,楊瀾的表現(xiàn)和她自身良好的素質是分不開的。曾子墨 1991年保送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國際金融,1996年以畢業(yè)于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畢業(yè)后加入國際著名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先后在紐約、香港等地參與、完成大型企業(yè)收購及公司上市項目。當她的同學正為高考焦頭爛額時,她已因“總分永遠第一”獲得了保送中國人民大學的資格;當夢想留學美國的本科生、碩士生們向托福600分沖刺時,18歲的她以660分的驕人成績奪得北京市第一;當同窗們還在忍受著枯燥的課程,她已持全額獎學金踏入美國常春藤名校;當哈佛女孩劉亦婷還在大學門口徘徊,她已當之無愧成為華爾街的明星;當在摩根斯坦利的事業(yè)似乎已達到頂峰,她又毅然決定投身鳳凰衛(wèi)視追尋夢想的真正生活。美國留學 美國留學費用 美國留學條件 美國留學政策 http://us.533.com
還有宋氏三姐妹和冰心都是畢業(yè)于衛(wèi)斯理學院,兩彈元勛鄧稼先畢業(yè)于普渡大學,物理學家錢學森是加州理工大學的校友,經(jīng)濟學教授郎咸平也曾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員,中國現(xiàn)代物理學奠基人·饒毓泰在普林斯頓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大提琴家·馬友友曾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在大提琴家雷奧納多·羅斯門下學習。讀了7年之后,雖然成績名列前茅,但他卻在尚未畢業(yè)之前便退學,并前往哈佛大學就讀。1976年馬友友于美國哈佛大學畢業(yè),并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
其實在中國還有很多人都是有美國留學的經(jīng)驗,他們大多學成歸來報效祖國,他們用行動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的努力和能力。在他們眼中,出國深造是一種提升自我的途徑,最終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各行各業(yè)做貢獻是一種愛國精神的體現(xiàn)。留學美國,名人與名校,你的想法呢?我國有哪些在國外留學后回國做出貢獻的人我國有很多在國外留學后回國做出貢獻的人,如華羅庚、李四光、鄧稼先、周培源、錢學森、蘇步青等。
1、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后,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yōu)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并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沖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jīng)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fā)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吁:“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xiāng);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主要成就:中國解析數(shù)論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
名言: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后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為止。后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棄國外優(yōu)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yè)立下卓越功勛。
主要成就:創(chuàng)立地質力學理論、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制成功作出貢獻。
3、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美國要給他很好的條件和優(yōu)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長期在美國工作。但是,鄧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祿而動搖他回祖國工作的決心。1950年,他胸懷報國之志,回到了祖國,為“兩彈”的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4、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zhàn)時科學研究與發(fā)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yōu)。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第一,不加入美國籍;第二,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第三,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學術成就:為物理學基礎理論的兩個重要方面,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的研究,奠定了湍流模式理論的基礎;研究并初步證實了廣義相對論引力論中“坐標有關”的重要論點。
5、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yè)創(chuàng)始人錢三強,193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yōu)秀的科研人員。1948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fā)展我國原子能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彈之父”。
6、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火箭之父”的錢學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專家。他早年留學美國,在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剛剛36歲的錢學森被聘請為美國麻省工學院的終身教授。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錢學森那里,他想:“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報效新生而落后的祖國,錢學森從1950年起在美國向其當局正式提出回國申請。但是,美國當局卻百般阻撓并加以迫害,沒收了錢學森的各種資料和書籍,并誣蔑陷害他為“間諜”,對他進行審訊和監(jiān)禁,將他關押在一個孤島上,僅半個月,就使他的體重減輕了14公斤。當時美國當局聲稱,只要錢學森放棄了回國念頭,就照常給他提供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可是,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國,始終沒有屈服。通過五年的艱苦斗爭,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錢學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歸國的路程。回國后,錢學森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yè)躍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7、著名數(shù)學家蘇步青早年留學日本,1931年獲得博士學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學以高薪聘請他,但他想到出國留學是為了掌握科學、報效祖國,就一一辭謝,毅然回國?;貒?,他在浙江大學執(zhí)教,竟一連四個月領不到工資,窮得連飯都難以吃飽,而當時日本帝國大學還答應保留他半年的工資。貧賤難移愛國心,蘇步青毫無再去日本之意。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帝國大學又發(fā)來電報,請他前往任教。出于民族大義,他一口回絕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國。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
8、中國核物理學家王淦昌早年為了支持抗日戰(zhàn)爭,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趕出去,他就將自己家中積蓄的白銀、首飾全都獻給了祖國。1961年,當國內(nèi)出現(xiàn)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錢財十分短缺時,身在蘇聯(lián)的王淦昌就將自己省吃儉用節(jié)約下來的十四萬盧布(約合人民幣2至3萬元)交給中國駐蘇大使館轉贈給祖國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將自己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獎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贈給了小學。
主要成就:中國實驗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線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為“中國核武器之父”、“中國原子彈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奮力攀登,取得了多項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時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凌文岳哪里人凌文岳的原形是李濟湖北人,李濟(1896年6月2日—1979年8月1日[3]),原名順井,字受之,后改濟之,湖北鐘祥郢中人,[5]人類學家、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
李濟民國七年(1918年)畢業(yè)于清華學堂,隨即被派往美國留學。曾在克拉克大學學習心理學和社會學專業(yè),民國九年(1920年)入哈佛大學轉入人類學專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出國留學回來為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有哪些(中國)錢學森:1935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留學,1955年回國.
錢三強:1937年在巴黎大學留學,1948年回國.
錢偉長:1940年在多倫多大學留學,1946年回國.
何澤慧:1936年在柏林高等工業(yè)大學留學,1948年回國.
盧嘉錫:1937年在倫敦大學留學,1945年回國.
朱光亞:1946年在密執(zhí)安大學留學,1950年回國.
鄧稼先:1948年在普渡大學留學,1950年回國.
楊石先:1929年在耶魯大學留學,1931年回國.
王淦昌:1930年在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回國. 免費獲取《留學申請攻略》 一鍵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