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工業(yè)設計要看哪些網站?


學設計的同學普遍以為靈感來自靈光一閃,這是一個誤區(qū)。

學工業(yè)設計要看哪些網站?

只有把靈感當作一個學習、思考和積累的過程,才真正有可能持續(xù)生產靈感,并且隨拿隨用。

學工業(yè)設計要看哪些網站?

關鍵詞:多看——多想——記錄,關于第一步看什么,這里先推薦一些工業(yè)設計網站和書籍。

學工業(yè)設計要看哪些網站?

Yanko Design

?https://www.yankodesign.com/category/automotive/

國外的Yanko設計網包含了工業(yè)設計和建筑設計,還特意把自動化單項列出來了,對產品的介紹非常細致清晰。

產品圖都非常震撼,有質感,非常賞心悅目。

像WALL-E一樣的火星漫游車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

Behance 是展示和發(fā)現創(chuàng)意作品的領先在線平臺,同時也是 Adobe 系列的一部分。包括設計、時尚、插圖、工業(yè)設計、建筑、攝影、廣告等等。工業(yè)設計方面的作品質量也都相當高,無論是手繪、模型,還是作品集。

創(chuàng)意公司可以通過 Behance 發(fā)現人才,訪客也可以使用 Behance 跟蹤最新和最杰出的創(chuàng)意人才。

Coroflot

?http://www.coroflot.com/

Coroflot是美國最大最成熟的專注于創(chuàng)意行業(yè)投資的社區(qū)型網站,來自全世界設計專業(yè)人士在上面發(fā)布自己的作品,涵蓋了工業(yè)設計、平面設計、時裝、室內設計、交互設計、建筑設計、插畫家等。

Coroflot上不僅設計師可以在上面自由的發(fā)布自己的設計作品,還聚合了很多知名的設計公司青蛙設計、微軟、諾基亞、英特爾等大公司在上面發(fā)布自己在設計人才需求方面的招聘信息。

Design Milk

?http://design-milk.com/

這個網站除了工業(yè)設計以外還有建筑、室內等設計,內容比較新穎,概念設計和成品設計都很突出。

BLOG DECO DESIGN

?http://www.blogdecodesign.fr/

法國著名的產品設計博客,在歐洲享有盛譽,作品都比較優(yōu)雅,不過高科技產品的比例就少一點。

普象網?

?https://www.puxiang.com/

頁面特別清新自然,產品介紹比較簡短,適合平時的瑣碎時間瀏覽,迅速閱讀和記錄。有些還有完整的制作過程分享,可以有所啟發(fā)。

設計癖

?https://www.shejipi.com/

這是國內的老牌工業(yè)設計網站了,更新以后的頁面更加好看整潔,最近兩年也從編輯模式變成了普通用戶也可以編輯發(fā)布的模式,內容更加自由有趣,就是有些內容偏離了工業(yè)設計所以感覺怪怪。

多看,不僅是多看產品案例,也要多了解工業(yè)設計歷史,讓自己更了解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未來。

工業(yè)設計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上是非常非常新興的一個專業(yè),僅僅幾百年發(fā)展到現在,甚至直到工業(yè)化自動化以后,才真正有工業(yè)設計師誕生,早期的工業(yè)設計師都是由美術大師、建筑大師來主導,發(fā)展勢頭迅猛。

這是一本parsons教授極力推薦的一本書,追溯了1850年到現在的工業(yè)設計歷史,還有工業(yè)化和大規(guī)模生產的過程,它不僅僅是美學的變化,還結合了政治、經濟、關鍵運動、代表人物等等,立體地去展示工業(yè)設計歷史。

很多同學多看了呀,看完就忘,不對作品進行深入思考,只看了個圖片的外觀,感嘆了個臥槽,心滿意足,然后以為自己學到了不少。

只看圖片外觀,那就只能學到圖片外觀,那畢業(yè)后只能陷入反復描摹修改產品外觀的工作。而設計師的整體設計思路,設計方法,細節(jié)思考,市場考量等等關鍵信息,沒有學習下來,做設計的時候自然不夠深入,解決不了比外觀更深入、更原始的整體問題。

所以建議大家學習理論的時候,多看一點書,整體上邏輯更清晰、內容更完整。

佐藤大的設計減法

《佐藤大的設計減法》,比起如何去思考增加一些可有可無的新功能,找到設計最初的出發(fā)點和需求點更加重要,做無限接近本質的設計。除了這本,佐藤大的《從內向外看世界》《用設計解決問題》也可以看看。

設計心理學

諾曼始終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導入到設計之中。

不僅著重于反思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用戶帶來的困擾,更著重于解決問題。

Less but Better

Dieter Rams使 Braun 和 Vits??品牌成為現代設計的標桿 – 其仍然可能是最受推崇的設計大師,它的設計及理念還對蘋果的設計產生了重大影響。他提出了經典的《設計十誡》后,被很多設計師奉為準則并融入到產品中。

這本《Less but Better》與另外一本《Less and More: The Design Ethos of Dieter Rams》,都巨細靡遺,資料豐富,詮釋他講求的不繁復、實用、行隨功能而生的簡約精神。

當然有機會也可以看看美國導演Gary Hustwit拍的紀錄片《Rams》,每句話都像教科書般受啟發(fā)。

Smart Product Design

這本書透過世界最有才華的設計師與公司領導者的訪談,展示全球結合產品與人工智慧商品,詳細的設計概念與創(chuàng)作草圖,提供產品設計師設計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

Furnitecture.?Furniture?That Transforms Space

Furnitecture是一本關于創(chuàng)新家具,室內環(huán)境和小規(guī)模建筑的創(chuàng)意手冊。

包括大約200個設計案例,從丹麥工作室KiBiSi的可重新配置書架系統(tǒng)設計,到日本建筑師Shigeru Ban的房間內移動框,再到荷蘭設計師Makkink&Bey的對話式耳椅,以及法國工作室37.2的獨立式立方體系列等等。

The semantic turn

這本書作者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Klaus Krippendorff,副標題為“新的設計基礎”,提出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文化中對設計實踐的重新設計。也有中文版,叫《設計:語意學轉向》。

Speculative Everything

2013年皇家藝術學院交互設計系教授Anthony Dunne 和Fiona Raby借由《思辨一切:設計虛構和社會夢想》一書構筑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概念——思辨設計。

這是一種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而是讓人發(fā)現問題的設計。看完這本書,會對很多事情擁有新的可能性想象,并充滿向往。

兩位作者都有工業(yè)設計和交互設計背景,現在都在帕森斯設計學院任民族志與社會思想研究生院研究員。

懂得了設計應該怎么去思考,靈光一閃的作品才是有深度的、站得住腳的,而不是簡單的造型創(chuàng)意。平時看到優(yōu)秀作品,可以試著去分析一個作品的設計過程,也可以多了解后面的工藝、材料等等,多點分析,慢慢鍛煉自己的腦力。

最后,關鍵之中的關鍵,一定要做筆記!很多一閃而過的靈感最后都進了廢墟,就是因為同學們平時沒有畫筆記的習慣,要把眾多靈感記錄在案,才有機會把它們實現出來。

TA們如何找靈感?

呂同學

RCA?工業(yè)設計

我的作品集靈感來源就是四個字:觀察生活。

比如當我在黃龍大廈、地鐵口,我注意到那些被突如其來的大雨困在屋檐下的人們。

我想到使用高效自動穿戴設備,來幾秒鐘時間內完成雨衣的穿戴。它的原理,則來自于使用熱收縮的自動穿鞋套機器。

劉同學

CSM?工業(yè)設計

我常常會去坐地鐵,坐到任意一個不熟悉的站點出來。

這樣土遁的好處在于它能把我從熟悉的人、事、景、物當中分離出來,放空大腦。但同時又能夠置身在一個客觀的、真實的、流動的場景中,這能夠給思維帶來非常大的助力。往往能找到突破的方向。

孫同學

RCA?工業(yè)設計

有一個交互項目的靈感就來源于David Bowie的一張專輯,跟外太空有關的,他的歌詞和舞臺都帶給我很多啟發(fā)。

所以有的時候多接觸一些其他領域說不定就可以給自己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張同學

RCA 工業(yè)設計

大部分靈感都是自己在生活里,或者是對一些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的思考,或者是在頭腦風暴過程中,把一些可能沒有聯(lián)系的東西組合在一起,也會出現一些很奇妙的化學反應。也會有一些平常積累的點子。

有突然靈光一現的想法也可以保存在手機備忘錄里。我覺得迅速聯(lián)想是一個妙招,但是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多看、多記、多討論。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