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給這篇文章起什么好題目,才能把我這些年的各種心酸表達出來。今年是我來日本的第18年了。

高中畢業(yè),大學不理想,毅然登上去日本留學的飛機,開始了以為會很輕松地留學生活。

語言學校2年,大學4年,碩士2年,博士3年,然后工作到現(xiàn)在。讀到頭了,感覺自己應該很牛,結果卻總是事與愿違。干了一件自己都沒想到的工作。

慢慢想,慢慢寫,可能和很多去日本留學的留學生的經(jīng)歷一樣,上學,打工,上學,打工,上學,打工,,,,,,,但是又和很多留學在日本的人經(jīng)歷又不一樣,先說說語言學校的2年發(fā)生的事情吧。
日本語言學校,顧名思義,就是學習日本語的學校。學校名就不說了,不是學校不好,而是怕有做廣告的嫌疑。當初上學的時候,對語言學校的好壞,說實話,辨別不出來。而18年后的今天,再回想學校的好壞,我好像能辨別了。
先說一下,以下所寫,都是我個人意見,不喜勿噴。有些內(nèi)容只適合一般人,不針對某人。
語言學校的好,第一,老師是否負責,考察幾個細節(jié),老師是否能和學生有共同話題,老師能否時刻糾正學生的日語錯誤,老師能否時刻帶著笑容,老師和老師之間是否有不和的留言,老師能否對學生能否一視同仁,老師是否可以處理好課堂秩序等等。我個人感覺我這個語言學校的老師處理以上問題的時候,至少都能到達我心里的目標,所以,我認為語言學校老師在負責這方面是合格的。
第二,留學生的組成,考察幾個細節(jié),歐美國家的留學生有多少,中國學生有多少,除了中國學生以外的亞洲學生有多少。為啥要考察這個呢,簡單說點,歐美學生多的話,能在聊天對話中能了解歐美人的為人處事,能了解歐美國家的電視上了解不到的一些事情。中國人多的話,去語言學校的意義幾乎就沒有了,因為你可以隨時隨地說漢語,根本沒有機會說日語的機會。而且,中國人之間的斤斤計較,懂的人都懂,就不直說了。亞洲以外(不包含韓國)的學生,是因為他們學習是真的刻苦,真的刻苦,班級一般的學生都在刻苦學習,確實真的能帶動自己學習的欲望。
韓國學生單獨說一下,大多數(shù)他們就是去日本掙錢的,因為去日本不用簽證,隨便掛靠一個學校,然后在日本打工掙錢,所以,韓國學生是掙錢,我們是卻學習,道不懂不相為謀,韓國學生就當個另類吧 關于留學生組成我就說這些了,記得不是很清楚,當時我那個班級能有20個人吧,5個中國人,5個歐美,7個韓國人,其他國家能有5,6個人吧。全校中國人也沒有幾個,歐美30%,韓國30%,其他亞洲30%,中國10%,大概這個樣子。
第三,學校對于出勤率的態(tài)度,必須要有一定的出勤率,才能通過簽證更新,大概70%以上是及格線,85%以上是優(yōu)良線,這就導致有個學校認為這個學生只要不低于70%就可以,所以對于不來學校的學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這個學校是只要你不來學校,沒有正當理由,那就是傳說中的呼死你,電話打到你來學校為止,有的時候會懷疑學校的學費都用來打電話了。這個學校幾乎0容忍不上學的學生,所以,這一點也是我比較喜歡這個學校的原因。我在語言學校的最后的一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沒去上學,否則,語言學校2年,我就是100%出勤率畢業(yè)。哎,全是眼淚了。
我這個就算是隨筆,所以寫得有點水,關于語言學校就寫這些了,感覺沒啥營養(yǎng),那就一劃而過。有啥不明白的也可以留言給我,我看見了就會回復。有需要幫忙的也可以留言,我會盡可能地解答。久病成醫(yī)吧,來日本這么多年,很多關于日本留學的事情都了解一二,最近在準備考行政書士,希望能考成功,但是專有名詞實在是太難記,太難理解了,所以,最后祝我考試成功來結束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