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拉索,一個比荷蘭本土還要美麗的外省,這里亦是華人的奮斗之地,讓我們來看看第一代在庫拉索打拼的華人。
我市是中國第一僑鄉(xiāng),目前有160多萬臺山人旅居海外及港澳等92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當中,臺山人出洋目的地多是英、美、加等國家,其實臺山人的足跡遠不止于此。早在一百多年前,我市沖蔞磨刀水村的鄉(xiāng)親容儒柬,就在無意間登上荷屬地庫拉索島,成為了庫拉索第一代有據(jù)可查的華人。
記者去到容振源家的時候,他正在靜靜地翻看舊照片,順著他爺爺容儒柬寫下的簡易族譜,一點一滴地回憶他們家在庫拉索的奮斗史。容振源說,故事要從他爺爺28歲的那一年,也就是1895年開始說起。
容振源是庫拉索第三代華人,他介紹:“1895年,加拿大鐵路到臺山招工,經(jīng)紀人多是臺山人。當時我爺爺容儒柬聽到消息后,跟經(jīng)紀人簽了5年合同。后來坐船經(jīng)過香港,到了加拿大。”

當時,加拿大的鐵路華工都是“佘單華工”,每月薪水扣除欠款、住宿和伙食費等各種雜費以后,所剩的最多也就十幾美元。1899年,容儒柬等一批鐵路華工的合同期滿,當時正值北美“排華運動”,不少華工修完鐵路以后都被迫回國。大批華工在異鄉(xiāng)苦干多年,最后卻連“金山”都沒有看到,只能帶走簡陋的行囊。
容振源:“他出國的時候是懷著做一個金山伯的夢想的,眼看著合同期滿要回來了,心里很不甘愿?!?br />合同期滿后不久,容儒柬等一大批華工被趕上船回華,在經(jīng)過美國的一個港口的時候,容儒柬為了繼續(xù)實現(xiàn)“金山伯”的夢想,跟幾個同行鄉(xiāng)里偷偷跑上岸想留在美國,不料卻被發(fā)現(xiàn)并被抓回船艙。當他們的船經(jīng)過經(jīng)過南美洲的一個島的時候,他們再一次嘗試偷偷上岸。就這樣,他們在無意中開啟了庫拉索華僑史。
容振源:“上岸以后發(fā)現(xiàn)庫拉索島的氣候比較好,生意興旺,就躲了起來沒有上船,成為庫拉索到第一代有據(jù)可查的華人?!?br>

庫拉索位于加勒比海南部,是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的一部分,靠近委內(nèi)瑞拉。該島面積444平方千米,是荷屬安的列斯中的最大島嶼
留在庫拉索以后,容儒柬在一間洗衣店里打工。他干苦力,做粗活,雖然只拿著“黃奴”的工資,他仍然省吃儉用將血汗錢一毫一厘地積攢下來,只盼著有朝一日能衣錦還鄉(xiāng)。經(jīng)過十二年的奮斗,當時45歲的容儒柬終于有一筆比較可觀的積蓄,他決定遠渡重洋,回到家鄉(xiāng)落葉歸根。
容振源:“他第一次回來的時候買了兩個大的金山箱,裝滿行李,回到磨刀水村,錢包里也有不少錢,所以回來以后蓋了一座兩層的房子?!?br />回國以后,容儒柬娶妻生子,憑借著從庫拉索帶回來的積蓄,他們一大家過上了非常舒心的生活。一直到1926年,容儒柬再一次離鄉(xiāng)別井,重新回到庫拉索“淘金”。
容振源:“帶回來的錢差不多用完了,家庭生活沒有以前風光。為了讓后代過上好的生活,就不惜年紀老邁,將近60歲的時候第二次去庫拉索。出去以后,不再在原來的洗衣店打工,自己開了一間建議的洗衣店,自己當老板?!?br>

隨著生意越做越紅火,容儒柬計劃將幾個兒子帶到庫拉索幫手做生意。他先給二兒子買了一張入境紙讓他入境庫拉索,不久后又再買了三張入境紙,準備辦理三個小兒子出國,但當時只有四兒子有出國的意愿,于是就將另外的兩張入境紙分別轉賣給本村的容氏跟端芬的梅氏。
容儒柬兩度登陸庫拉索,在哪里度過了他的大半生,實現(xiàn)了他的金山夢。但在他的心中,磨刀水村的家才是真正的家,所以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還是不惜遠渡重洋回到家鄉(xiāng)安度晚年。
容振源:“我們中國人家庭觀念很重,落葉要歸根,他的妻子跟小兒子都在家,他牽掛家里的人,所以選擇回來。加上他年紀已經(jīng)大了,接近80歲,所以回來度晚年。”
從容儒柬1899年跟幾位鄉(xiāng)親登陸庫拉索,到目前庫拉索一共有3500多華人在島上生活。其中,容儒柬的后人就有100多人。容振源作為第三代庫拉索移民,他覺得雖然華人在庫拉索島屬于少數(shù)民族,但在祖輩的努力打拼下,華人已經(jīng)在庫拉索享有較平等的地位,華人經(jīng)營的酒店、洗衣店、超市等行業(yè)生意日漸紅火。近一百多年來,正因為有無數(shù)像容儒柬那樣不畏艱苦的臺山人在世界各地奮力拼搏,鑄造了臺山作為“華僑之鄉(xiāng)”的輝煌成就。
來源:百鋒網(wǎng)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第一代登陸荷屬庫拉索華人的故事的詳細內(nèi)容,大家通過小編為大家介紹的第一代登陸荷屬庫拉索華人的故事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