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ABCDV網站
本文的目的是分享我的博士申請經驗,解釋一些關于文科和博士學位區(qū)別的誤解,說明德國博士學習的不同形式,并建議如何選擇。因為我是海德堡的英語語言學博士生,我就以此為例。

1。我的基本信息本科:中國英語專業(yè)碩士:我在英國拿到了第一個碩士學位,然后回國兩年后去德國讀了第二個碩士學位(全英文授課)。博士:海德堡大學英語系,海德堡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HGGS自己定題目,定計劃,定日程,不上課,不辦公,基本上散布(隱藏)在學校各個角落,平時看不到。和導師見面也是隨便安排的。想約見面,不想見他們。我一年都見不到他們。沒有研討課看導師安排。申請:導師說了算。收到邀請函后,即可辦理簽證和入學。優(yōu)點:自由度大(僅此而已)缺點:超級孤獨就像出家一樣。和同齡人交流很少。癌癥、拖延癥、自律的患者要慎重。獎學金:基本沒有。這種博士在文科比較多見。

2)結構化博士:有某個組織,隸屬于某個研究所,或者某個部門的博士項目。一般是三年博士。你得參加項目中的一些課程,大多是研究方法和論文寫作方面的培訓課程。有定期的研討會?!?br/】申請:申請前需要找導師,然后還要參加項目或研究所的面試,或者導師和研究所的面試同時進行,具體看安排。優(yōu)點:有一定的結構和組織,可以認識小伙伴,有學術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有很大的自由度,要上的培訓班不會占用太多時間。規(guī)劃是有一定時間的。缺點:我覺得沒什么缺點。可能是我申請獎學金要求比較高吧。有些項目有獎學金,有些沒有。這種博士學位文理科都有。

3)醫(yī)生當員工:這就是傳說中的“讀博就是打工”??梢允且韵聨追N情況:-研究助理,導師找的研究助理。我申請進博會的時候,學校百科跟我分享了經驗:作為一名研究助理,我自動成為了一名當導師的博士生。這位家庭教師是有報酬的,而且是全職工作。我的博士論文是個愛好,最長也要在6年內完成。挺幸運也挺苦的。-校園科研項目:如實驗室、醫(yī)院等。-企業(yè)科研項目:如奔馳、大眾等。形式是邊工作邊寫博士論文。公司負責你的指導,大學也有導師。實際又實用。畢業(yè)后就業(yè)機會好。-校外獨立研究院。應用:看各種學術崗位的招聘廣告。有工資!有勞動合同!給想永遠在德國生活的朋友們帶個福音!這種博士在理工科比較多見
3。經驗分享(海德堡大學文科,個人和結構化博士)-前期準備一定要做好!多讀書!多看喜歡學校的網站!主觀一點!多和大學溝通!你可以在網上給我看這種帖子,但是只能做個大概的參考。具體事宜,你打電話給大學相關部門,發(fā)郵件,有條件的話親自去!這樣才能少走彎路,不會錯過更好的機會。
海德堡大學有一個專門給博士和博士后的系,叫研究生院。其他大學也有同樣的院系。他們的網站上已經有博士申請、生活、獎學金、培訓等各種信息。https://www.graduateacademy.uni-heidelberg.de/index_en.html
當時我已經在德國了,直接去研究生院咨詢。他們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友好,向我解釋了一個多小時,回答了我的各種問題。我還從他們那里拿了一些宣傳冊,對我以后的申請和注冊會很有幫助。一般這些宣傳冊是在你成功申請大學注冊后才會發(fā)給你的,有點晚了。所以我建議提前問他們要電子版的。有一件有趣的事。德國大學各個系之間的溝通不是很好。有時候,一個部門的政策不被另一個部門很好地理解。所以當我拿著宣傳冊上的報名材料清單去報名的時候,人家很驚訝,還借了我的清單去復印。。。
-找導師/定研究方向找導師或先定研究方向沒有固定的順序。如果已經對某個題目感興趣,可以根據題目找導師。如果你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學什么,那就找各個大學的教授,根據教授的方向來定自己的方向。但是最好選擇自己喜歡的,不要強迫自己去迎合導師的興趣,否則以后會很痛苦,很容易半途而廢,甚至因為不能畢業(yè)。。。。
-陶瓷及制備研究計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順序,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確定。我當時的情況是有幾個想法,但是不具體,所以學長建議我先列一個題目清單,每個題目寫一個一頁半到一頁的摘要,然后發(fā)給我喜歡的所有教授,讓他們決定自己對哪個感興趣。同時,我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如果對某個教授方向感興趣,我也會考慮。所以我當時的情況是,我現在的導師收到我的課題清單后,讓我去海德堡面試,問了我?guī)讉€具體的問題,告訴我她喜歡哪一個,然后讓我回去寫一份研究計劃。但當時她還沒同意做我的導師,只是說寫完研究計劃再決定。陶瓷小貼士:在聯(lián)系老師之前,可以先聯(lián)系他的研究助理,了解一下內幕。他們都很熱情,會告訴你他們當時的申請經驗和研究報告的寫作技巧。尤其是中國學生,不知道國外的師生關系和大學文化,不知道如何得體地給教授發(fā)郵件。先聯(lián)系教授的研究助理,詢問如何與教授溝通,這一點很重要。畢竟文化差異有時會導致誤解,可能會讓教授覺得你不禮貌或者郵件太長,直接被教授忽略,從而錯失良機。我當時做的是:我約了當時做研究助理的學長和我現在導師的研究助理,給他們帶了必勝客的咖啡和紙杯蛋糕(咖啡很重要!),然后聊得很開心,哈哈!
-研究計劃寫作這個研究計劃我已經寫了整整一年了!?。?!在德國讀完碩士后,我申請了18個月的工作簽證(從畢業(yè)證上的日期算起),然后搬到海德堡,在大學圖書館和英語系圖書館寫研究報告?;旧蠈懲曛笪視媒o教授看,教授會批注修改。我修改一下,給教授看看,教授會改的。。。。前后一共至少改了5處!中途教授說可以帶我的畢業(yè)論文,但是研究計劃要改。。。我問助理教授怎么辦,她說很正常。她是教授的第一個博士生,后來進了學校,沒有太大變化。后來她遇到很多研究問題,提前完善方案是好事,以后會更順利。
-個人博士還是結構化博士?“散養(yǎng)”醫(yī)生還是“圈養(yǎng)”醫(yī)生?我是從個體醫(yī)生開始的,為了自控,我每天在指定的時間去圖書館。挺痛苦的。感覺爸爸不愛媽媽,我都快抑郁了。我是一個很主動的人,很善于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很自律(自夸),但還是覺得很迷茫,沒有人能隨時給我一些學術上的指導。導師挺忙的,所有問題都要一起問,和Termin預約還要等很久。雖然博士的研究和本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很多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但是誰都不是一個孤島,我們還是要交流的。尤其是學術交流,對于剛開始讀博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熱情和同行的建議,你會錯過很多有用的信息。
于是,第二年,我申請了海德堡https://www.hggs.uni-heidelberg.de/index-eng.html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生院。
來自個人博士學位結構的博士。生活學習基本和以前一樣,但是因為定期的研討會和活動,我也定期收到講座和獎學金等信息,感覺自己的信息沒有那么閉塞了。同時可以和其他文科專業(yè)的博士生交流,開闊了很多視野。
德國的學術文化是相當獨立于你的。從本科開始,大學就培養(yǎng)你在某項作業(yè)或小組項目中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這對于第一次出國的中國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由于本科階段教學的差異和差距,中國學生與其他國際學生和德國學生在博士階段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經常聽本科生的課,對這種差距深有體會。所以我建議文科生讀博首選結構化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