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牛津大學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校園。我們早上去散步吧。

快八點了,我們沿著圣瑪麗大學教堂南側(cè)的窄巷往南走,很快就回到了基督教會學院的草甸樓。


在草地建筑的西側(cè)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美麗花園。我們來到這里的那天就注意到了。我檢查過了。這是一個戰(zhàn)爭紀念花園,建于1926年,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
后面的尖樓是食堂大廳,迫不及待想去那里吃飯!
基督教會學院的食堂大廳很不尋常,不僅因為它是牛津大學自1529年建成以來最大的一個,還因為它曾經(jīng)是查理一世的臨時議會大廳,英國內(nèi)戰(zhàn)期間,查理一世在這里避難,也正是在這個大廳里,他召集了國會。大廳里的樓梯宏偉、高大、寬敞,難怪電影《哈利·波特》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昨晚,我來的時候,感覺陰郁幽閉,但是很適合魔法學校。今天早上再看,完全變了。陽光透過東邊的大玻璃窗斜射進來,讓這個古老的地方又煥發(fā)了光彩。優(yōu)雅的扇形天花像空里的蒲公英一樣飄著,讓人想起那些朝氣蓬勃的學生。
這個天花板是1638年的。
自助餐臺放在大廳門外的前廳。這里有面包、麥片、牛奶、橙汁、酸奶、水果等等。門口貼滿了畫像,想必都是這里的校友。
北墻窗戶下矗立著西里爾·杰克遜(1746-1819)的雕像,他在1783年至1809年間擔任基督教會學院的院長。
接下來,當-當-當~,進入大廳。這座有著一圈彩色窗戶的高樓讓我想起了羅馬的巴西利卡教堂。棕色的家具、擋土墻和天花板給人一種異常宏大的感覺。
帶有懸臂梁的木屋頂只是一個更小的威斯敏斯特大廳。如果在牛津選擇一個地方舉行代表大會,沒有比這個地方更合適的了。
熱桌在墻的左側(cè),有專人負責盛飯。
我們沒時間看冷盤,趕緊找了個地方坐下。服務人員對用餐區(qū)有簡單的分配,有的是給我校師生的,有的是留給訪問學者的。很自然,我們會去為住客準備的餐桌。
hot table供應典型的英式早餐,包括培根、雞蛋、西紅柿、炸蘑菇、香腸、烤豆和土豆餅。不,沒有黑布丁。我不知道為什么。不遠處的桌子上有一個咖啡壺和一個牛奶罐,方便大家使用。
大廳西端以上的部分相當于主席臺,上面的餐桌稱為“高桌”,一般是高級人員坐的地方。當然,墻上的畫像是最高級的,中間上方掛著學院創(chuàng)始人亨利八世的畫像,下方是現(xiàn)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半身像。作為皇家機構(gòu),基督教會學院一直由在任的英國君主作為創(chuàng)始人代表監(jiān)管。
在亨利八世雕像的右邊是托馬斯·沃爾西主教,他是第一個建立這所學校的人。事實上,他是第一個引發(fā)這所學院成立的人。至今,基督教會學院仍然用他的盾形紋章作為?;?。然而這所學院的建校日期是1546年,當時亨利八世宣布將其命名為基督教會學院。
靠近高桌的墻上基本都是歷任院長的畫像,而兩邊則是一些著名的校友,其中有幾位是英國前首相。英國歷史上有25位首相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其中13位來自基督教會學院,超過全校一半。
寬大的窗戶上畫著盾形紋章和歷任院長的名字。
其中一個是最特別的,位于左手邊第五個門。花窗左上角的小女孩頭像是院長的女兒愛麗絲·李道爾(1852-1934);右上角是《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作者劉易斯·卡羅爾;底部四個院長手臂中的第二個是小愛麗絲的父親亨利·利德爾;盾牌下方是《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卡通形象。
晚飯后我們?nèi)バ@轉(zhuǎn)轉(zhuǎn)吧。寬敞大方的法庭是最令人愉快的。它差不多有80平方米。托馬斯·沃爾西原本想把它作為未來新教堂的回廊,由此可見他的野心。如果有這么大的回廊,教堂會有多大。在一對父子的努力下,它終于在17世紀末完工。他的父親塞繆爾·費爾(1584-1649年)于1638年至1648年任基督教會學院院長,他的兒子約翰·費爾(1625-1686年)于1660年至1686年任這里的院長。他們也是學院里唯一的父子院長,這在整個牛津大學甚至整個英國的大學里可能都不多見。
方婷的北面于1665年首次完工,主要供教堂的神職人員使用。隨后十年,東、南兩面完工,現(xiàn)在院長住在東邊。681年,畢業(yè)于牛津的建筑師克里斯托弗·雷恩應邀設計了西部的湯姆塔,大法院也就此落成。隨著6.25噸重的大湯姆·貝爾安裝在鐘樓上,這里的一切都開始以湯姆命名:湯姆塔、湯姆門和湯姆廣場。
這個鐘的確很神奇。每晚21:05響101次,代表該所原有100位院士和1663年新進院士。為什么是21:05而不是21:00?這是因為牛津比格林威治時間晚五分鐘,也就是說,這里的中午(太陽在最高點時)是格林威治時間12:05。黃牛,你設置了當?shù)貥藴蕰r間,所以我們平時的21:05正好是“牛津時間”的21:00。因為湯姆·貝爾的聲音在牛津是最大的,所以用來提醒牛津大學的所有學院關(guān)門,而基督教會學院總是等到101敲門(大約20分鐘)才是最后一個關(guān)門的。湯姆·貝爾也會在特殊的節(jié)日里扮演特殊的角色。愛爾蘭詩人葉芝(1865-1939)在他的詩歌《萬靈之夜》中提到,湯姆·貝爾在萬靈節(jié)的午夜敲響鐘聲:
“午夜已經(jīng)來臨,偉大的基督教堂的鐘聲(午夜降臨,基督教堂學院的大鐘)
許多較小的鐘聲響徹整個房間(還有許多鐘昀呈,響徹整個房間)。
這是所有靈魂的夜晚…(這是萬靈之夜…) ”
院子中間有一個水銀噴泉。聰明的墨丘利身體前傾,高高舉起右手,好像在對斜上方的湯姆·貝爾施魔法。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是羅馬神話中的信使,這正好呼應了湯姆·貝爾的信使功能。
過去,這里有一個傳統(tǒng)。學校體育生喜歡把藝術(shù)生扔進這個池子里取笑。英國作家伊夫林·沃(1903-1966)的小說《舊地重游》和根據(jù)它改編的電視劇《舊地重游》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這大概是這里最奇妙的風俗了。
在湯姆廣場的東北角有一座塔。穿出去回頭看。上面的雕像是我們熟悉的亨利·利德爾院長。似乎校園里充滿了對這里前輩的回憶。
這片位于校園東北角三面的草坪被稱為帕克沃特廣場庭院(Parkwater Square Court),它是以原址命名的,是一家由帕克沃特家族經(jīng)營的中世紀客棧。這三棟新古典主義建筑是本科生宿舍,學院的圖書館正對著南面,圖書館東南面的小樓是畫廊。
畫廊畫主要是14-18世紀意大利畫家的作品,因為作品不多,而且是收費的。如果不能免費進入,看到他們其實也是曖昧的。主要包括博洛尼亞卡拉奇三兄弟之一阿尼巴卡拉奇的肉店。
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菲利皮諾·里皮創(chuàng)作的受傷的半人馬。
威尼斯畫派代表了丁托列托對圣勞倫斯的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