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可以有多拼 北大博士為完成論文研究,送5個半月外賣!


  科研人為了完成研究課題、順利發(fā)表論文,可以有多拼?

搞科研可以有多拼 北大博士為完成論文研究,送5個半月外賣!

  最近,一位北大博士分享了自己曾經(jīng)送外賣的真實經(jīng)歷。

搞科研可以有多拼 北大博士為完成論文研究,送5個半月外賣!

  陳龍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博雅博士后,2018年,為了完成博士論文,他加入了北京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花了5個半月時間進行田野調(diào)查,每天送外賣,體驗騎手的勞動過程。據(jù)悉,陳龍的論文成果將在今年出版。

搞科研可以有多拼 北大博士為完成論文研究,送5個半月外賣!

  起初,為了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的他,第一天才跑了9單,當時送一單8塊錢,共掙了72塊。后來慢慢熟練了,最多一天陳龍送了24單。他一般跑到下午3點就不跑了,因為電動車沒電了,就會開始找騎手做一些訪談。

  究竟是什么樣的課題研究,需要博士去親身體驗送外賣?陳龍的所有調(diào)查始終圍繞社會學中的一個核心命題:資本如何控制勞動者,而勞動者又是如何反抗的?為了調(diào)查到真實的數(shù)據(jù),他才做了這個“深入基層”的決定。

  在此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一開始自己可能只是跑了一天感覺到工作量大,再跑兩天就習慣了,結果習慣了以后他不會覺得跑5單很辛苦,而是產(chǎn)生了這樣的想法:“我還能跑,我可以跑30單、40單,甚至會抱怨平臺,為什么不再給我多一點單子?”他逐漸意識到,這樣的認知背后是因為個人的勞動力極限已經(jīng)慢慢被撐開了。

  只有通過親自體驗,陳龍才發(fā)現(xiàn)了這樣來之不易的結論,足以基于真實情況展開課題研究。試想科研人從選定一個研究方向,到參考大量文獻,再到著手研究進行實驗、調(diào)研等數(shù)據(jù)收集,這期間需要大量的時間精力投入,為了保證試驗數(shù)據(jù)的真實性,又有多少人像這位北大博士一樣,不拘泥于參考以往文獻的結論,親自作為實驗對象來調(diào)研數(shù)據(jù),勇敢地應對研究中可能出現(xiàn)的真實情況。

  為了完成研究課題,不乏拼搏在一線調(diào)研的科研工作者,實驗室更是能看到他們不分晝夜奮斗的身影。此前還有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博士,她不僅經(jīng)歷了懷孕生子期間做實驗,還以此發(fā)了篇Nature子刊!

  博士懷孕生子期間做實驗,一作發(fā)了篇Nature子刊

  1989年出生的張雨晴博士,在入職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1年半以前才從上海交大博士畢業(yè)。她在此期間一邊寫論文,一邊要帶本科生競賽,上兩門生物基礎課,此外還要給留學生全英文授課,同時還趕上了她懷孕生子。

  “除了上個月做月子,幾乎沒有請過假。因為論文投出去以后,后來還修改了2次,要補做實驗。當時很多是細胞實驗,有的人因為怕實驗室環(huán)境對身體不好,所以懷孕期間不敢呆實驗室。但是為了發(fā)這篇論文,我經(jīng)常呆在實驗室里?!?/p>

  為了在繁忙的工作、帶娃中抽出時間學習,張雨晴博士每天用地鐵上的時間看文獻。她到學校需要1個多小時,每天來回地鐵的時間就是她學習最新學術文獻的時候。

  從耗時一年做了一百多次實驗,到順利發(fā)表這篇影響因子高達11.878分的Nature子刊論文,其實張雨晴前后準備了三年,部分研究工作還是從她在上海交大讀博期間就已經(jīng)開始了,在論文完成、投稿給編輯部以后,還經(jīng)過半年多時間的修改才最終通過審核發(fā)表。

  科研人到底有多拼?

  早前,國際頂尖醫(yī)學期刊BMJ雜志發(fā)表了題為:“Working 9 to 5,not the way to make an academic living: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manuscript and peer review submissions over time”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通過觀察分析2012年至2019年之間在BMJ雜志上提交手稿和進行同行評審的時間,總結了科研人員的工作時間規(guī)律,朝九晚五,不是通過學術生活之路。

  該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正常的工作日以外,中國研究人員多在周末或深夜提交、手稿和同行評審提交多在節(jié)假日、工作日甚至連按期返稿都難以實現(xiàn)......

  此外,科研人日常訪問工作網(wǎng)站的時間也能作為參考:

  知名生命科學工具網(wǎng)站-科研者之家早前公開了過去24小時的網(wǎng)站訪問量小時數(shù)據(jù),不難發(fā)現(xiàn),從上午9:00一直到晚上23:00,科研人基本都處于高度活躍的狀態(tài),甚至凌晨一兩點還存在著不小的活躍度。

  這么多時間都去哪了?作為科研人,辛辛苦苦做課題、做實驗、寫論文,滿懷期待投稿后要么杳無音信,要么殘酷被拒,要么幾位reviewer提出修改意見,編輯返回意見后反復大改,過程相當曲折。

  科研是一個需要很長周期才能出結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那種不知道實驗結果會如何的困擾,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答案的憂慮,不知道今后自己歸宿的迷惘無時無刻不在「折磨」著年輕的科研工作者。

  總聽人歌頌愛情的忠貞和偉大,到了科研人這里,更是把堅守的品質(zhì)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僥幸,往往在發(fā)表杰出成果的背后,是無數(shù)個不辭辛勞的日夜換來的,各種辛酸苦辣,只要是不辜負自己的本心,再艱難的歷程也值得我們?nèi)ビ赂移床环瑍

我們精心為大家整理的《搞科研可以有多拼?北大博士為完成論文研究,送5個半月外賣!》文章不知道大家滿不滿意,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留學相關的信息,請關注學校百科網(wǎng)藝術留學欄目。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