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關于意大利的故事


最佳答案De Yamiqisi
  德·亞米契斯,E.
  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

  意大利小說家。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1866
  年參加解放意大利的戰(zhàn)斗。退役后擔任軍事刊物的記者,
  發(fā)表特寫、報道、 短篇小說, 1866年匯集為《軍營生
  活》出版。曾周游世界各國,撰寫了許多游記,其中著
  名的有《西班牙》(1872)、《倫敦游記》(1874)、《摩
  洛哥》(1876)、《巴黎游記》(1879),以明快、新穎的
  筆觸,記敘各國的風土人情,同時貫串了作者向意大利
  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宗旨。他是博愛主義者。他的
  許多作品,如《朋友們》(1883)、《在海洋上》(1889),
  特別是描寫少年生活的特寫集 《心》 (舊譯《愛的教
  育》,1886),以真摯、火熱的心,反映了中下層人民
你知道哪些關于意大利的故事

  窮困的生活和淳厚、樸直、友愛的品德,同時提倡諒解、
  博愛的精神,以實現(xiàn)各階級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他
  接近社會主義運動后,把社會主義思想同博愛精神融為
  一體,寫了長篇小說《一個教師的小說》(1890)、短篇
  小說集《學校和家庭之間》(1892),提倡平民教育,企
  圖以此協(xié)調(diào)不同社會階級之間的關系。他的另一部長篇
  小說《五月一日》作于1889年,生前一直不愿公開發(fā)表,
  直到1980年始出版。它通過一個教授的坎坷際遇,反映
  19世紀末知識分子對社會前途的探索和意大利社會主義
  運動的誕生。
 ?。▍瓮?br />  --------------------------------------------------------------------------------

  De Ma’erji
  德·馬爾基,E.
  Emilio De Marchi (1851~1901)

  意大利作家。米蘭人。大學文學系畢業(yè)后,先在米
你知道哪些關于意大利的故事

  蘭文學科學院當文書,后任教員,并曾在市政部門和慈善、
  救濟機構(gòu)任職。1898年創(chuàng)辦并主編大眾教育叢書《善良
  的話》。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于19世紀70年代。他的處女
  作幻想小說《一個肉體的兩個靈魂》(1878)具有浪漫主
  義色彩。以后成為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的主要特點,
  是把維爾加為代表的真實主義與曼佐尼的文學傳統(tǒng)結(jié)合
  起來。他的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德梅特里奧·皮亞涅利》
  (1890)描寫一個公務員債臺高筑,又遭受上司的欺凌,歌
  頌他們?yōu)榱巳烁竦淖饑篮图儩嵉膼矍槎试笭奚磺械?br />  可貴品格。他的其他作品,如《牧師的帽子》(1888)、
  《理想主義者賈科莫》(1897),表達了對冷酷的社會和
  官吏的譴責,對在痛苦中掙扎的中下層人民寄予深切的
  愛憐,文筆通俗,感情深沉,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民族復
你知道哪些關于意大利的故事

  興運動的失望情緒。
  (呂同六)
  --------------------------------------------------------------------------------

  Pasikeli
  帕斯科里,G.
  Giovanni Pascoli (1855~1912)

  意大利詩人。出生在羅馬涅區(qū)的圣毛羅鎮(zhèn),卒于博
  洛尼亞。終生從事寫作和拉丁文教學。幼年時,父親慘
  遭暗殺,母親和4個兄妹相繼去世,這在他的心靈上留下
  創(chuàng)傷,并影響到他的創(chuàng)作。他回憶童年,緬懷死者,寫
  了大量的抒情詩,抒發(fā)內(nèi)心的哀痛,并勾勒出一個超脫
  塵世的理想世界。作品的特點是比喻華飾,聯(lián)想豐富,意
  境虛幻,氣氛感傷,音樂感強。這是在浪漫主義基礎上接
  受象征派影響形成的獨特風格,被認為是詩歌上的創(chuàng)新,
  對意大利現(xiàn)代詩歌產(chǎn)生重要影響。缺點是過分雕琢,損
  害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帕斯科里的主要作品是《檉柳集》
  (1890)、《最初的詩》(1897)、《卡斯忒維丘之歌》
  (1903),以及詩論《童心》(1897)。
 ?。▍钦齼x)
  --------------------------------------------------------------------------------

  Saila’ao
  塞拉奧,M.
  Matilde Serao (1856~1927)

  意大利女作家。生于希臘。父親是意大利人,母親
  是希臘人。塞拉奧從小生活在那不勒斯。在師范學校畢
  業(yè)后,曾在電報局當過職員,后從事新聞工作,同她的丈
  夫創(chuàng)辦《那不勒斯郵報》、《晨報》,并擔任《日報》
  主編,直到逝世。
  塞拉奧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真實主義流派的特點,全以她
  度過一生的那不勒斯為背景,描繪勞動群眾或小資產(chǎn)階
  級的遭遇。她的中短篇小說以她在電報局的生活為素材,
  描寫下層人民特別是婦女的悲苦的生活、樸實的品德和
  真摯的愛情,以及她們在金錢關系和舊的道德觀念的迫
  害下成為可悲的犧牲品的遭遇。
  她的長篇小說《女孩的故事》(1886)、《利卡多·
  約安娜的遭遇》(1887)、《安樂鄉(xiāng)》(1890)、《芭蕾舞
  女演員》(1899),或反映風靡一時的彩票熱對人的戕害,
  或表現(xiàn)潦倒的畫家、演員、修女的不幸身世,或描寫失
  去歡樂的童年。她的作品比較深刻地揭露了風景秀麗并
  有“安樂鄉(xiāng)”之稱的那不勒斯的社會病態(tài)和陰暗面。
 ?。▍瓮?br />  --------------------------------------------------------------------------------

  Di Jiakemo
  迪·賈科莫,S.
  Salvatore Di Giacomo (1860~1934)

  意大利小說家、詩人。出生在那不勒斯。最初攻讀
  醫(yī)學,后從事新聞工作和文學創(chuàng)作。曾在德國短期居住,
  寫作童話故事。 他的短篇小說集, 如《18世紀舞曲》
  (1883)、《那不勒斯故事》(1914),繼承意大利真實主
  義文學的傳統(tǒng),描寫那不勒斯的平民在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
  命以后繼續(xù)在貧困中掙扎的處境。他的作品用那不勒斯
  方言寫成,筆墨沉郁,充滿鄉(xiāng)土氣息。他的詩歌如《三
  月》、《新月》,汲取了民歌的特點,洗練、明凈,情
  味雋永。
 ?。▍瓮?br />  --------------------------------------------------------------------------------

  Siweiwo
  斯韋沃,I.
  Italo Svevo (1861~1928)

  意大利小說家。原名埃托雷·施米茨。出生在的里
  雅斯特。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德國人。斯韋沃在德國
  巴伐利亞接受中等教育。1879年返回意大利,就讀于的
  里雅斯特商業(yè)學院,一年后因經(jīng)濟困難而輟學,進入銀
  行任職員,同時研讀意大利和外國文學作品,達20年之
  久。
  1892年,他以伊塔洛·斯韋沃的筆名發(fā)表第一部長
  篇小說《一生》,描寫公務員的生活,沒有引起輿論的
  注意。1898年,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暮年》問世。作
  品寫職員布列塔尼在令人厭倦的工作和單調(diào)、平庸的生
  活中虛度年華。愛情改變了他的生活,但這只是曇花一
  現(xiàn)。最終,暮年的布列塔尼失去了戀人和唯一的親人,陷
  入了更深的孤獨。斯韋沃以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而編織
  情節(jié)的特長已經(jīng)顯露,但作品出版后仍然沒有產(chǎn)生反響。
  他深感失望,停止發(fā)表作品。
  1899年,斯韋沃進入岳父開設的商業(yè)公司任職。因
  商務關系曾到歐洲旅行,并在英、法、德等國居住。這
  期間同著名小說家喬伊斯結(jié)識,深受影響。1923年,斯
  韋沃發(fā)表第三部小說《塞諾的意識》,引起轟動。作品
  以主人公塞諾根據(jù)精神病大夫的建議而寫的日記為核心,
  通過戒煙的失敗、婚姻的苦惱、情場的無聊、朋友的自
  殺等一系列事件,刻畫了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碰壁而
  又竭力欺騙自己的病態(tài)的現(xiàn)代人的形象。作者摒棄傳統(tǒng)
  的客觀描敘的手法,讓主人公在日記中直接表白自己的
  錯綜復雜的潛意識,披露復雜的內(nèi)心感受,取得了一定
  的效果。此后發(fā)表的短篇小說集《高貴的酒》(1927)、
  《成功的玩笑》(1928),都是采用這一藝術手法寫成。
  1928年,斯韋沃在一次車禍中身亡。他遺留的短篇
  小說、游記以及未及完成的散文作品等經(jīng)人整理陸續(xù)出
  版。
 ?。▍瓮?br />  --------------------------------------------------------------------------------

  Dengnanzhe
  鄧南遮,G.
  Gabriele D’Annunzio (1863~1938)

  意大利作家。出身于意大利中部佩斯卡拉的一個富
  裕家庭。自幼愛好文學,在中學讀書時發(fā)表第一部抒情
  詩集。1881年進入羅馬大學文學系學習,廣泛結(jié)交文藝
  界、新聞界名流,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882年發(fā)表詩集《新
  歌》,模仿卡爾杜齊的風格,歌頌生活的歡樂和自然的美,
  引起文壇的注目。早年發(fā)表的幾部短篇小說集,如《處
  女地》(1882)、《少女的書》(1884)、《?!づ怂R奧
  內(nèi)》(1886),后來合編為《佩斯卡拉的故事》(1902),
  受到以維爾加為代表的真實主義的影響,對故鄉(xiāng)的自然
  風貌,農(nóng)民、漁夫、貧民的艱辛生活和他們同環(huán)境的搏
  斗,作了真切的描寫,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其中也
  常常過份渲染他們?nèi)怏w上和精神上的病態(tài)。
  《玫瑰小說》三部曲的問世,是鄧南遮創(chuàng)作傾向發(fā)
  生轉(zhuǎn)折、頹廢主義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標志,其中的《歡樂》
  (1889)通過藝術家安德雷亞從追求情欲到厭棄人生的變
  化,宣揚愛情和歡樂是虛無;《無辜者》(1891)刻劃空
  虛、孤獨和向往死亡的變態(tài)心理;《死的勝利》(1894)
  表現(xiàn)一對出身資產(chǎn)者的情人無法在愛情中得到解脫,雙
  雙跳崖,在死亡中找到歸宿?!叭壳泵阑瘶O端的個
  人主義者,是資產(chǎn)階級腐朽的精神世界的寫照,具有濃厚
  的頹廢情調(diào)。劇本《琪□康陶》(1899)是為女友,著名
  歌劇演員杜絲所作,描寫藝術同利己主義、現(xiàn)實環(huán)境之
  間的沖突,宣揚唯美主義。鄧南遮對美有著敏銳的感覺
  和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善于精確地捕捉和展示自然界的美
  和色彩,他的文字優(yōu)雅、柔美,對意大利現(xiàn)代文學和語
  言都產(chǎn)生很大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鄧南遮接受尼采的哲學思想,在
  作品中開始描寫肩負“偉大使命”的超人,鼓吹民族沙
  文主義和擴張主義。劇本《戰(zhàn)艦》(1908)頌揚意大利人
  在歷史上的英武戰(zhàn)功,為意大利帝國主義向海外擴張制
  造輿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鄧南遮充當軍國主義的吹
  鼓手,并志愿入伍,到前線作戰(zhàn)。1916年在駕駛飛機執(zhí)行
  軍事任務時,一只眼睛受傷失明,被迫退伍。他寫了《夜
  曲》(1921),通過夢幻般的回憶,贊美戰(zhàn)爭,謳歌“超
  人”身負的歷史重任。1919年率領一批敢死隊,強行占
  領阜姆城。1926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鄧南
  遮同墨索里尼建立私交。1937年任意大利科學院院長。
  (呂同六)
  --------------------------------------------------------------------------------

  Keluoqi
  克羅齊,B.
  Benedetto Croce (1866~1952)

  意大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批評家、歷史學家。
  1866年 2月25日生于阿奎拉城邦的佩斯卡塞羅利,不久
  即在那不勒斯定居,并在那里度過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時
  間。他在天主教學校受過初等和中等教育。1883年父母
  死于地震,克羅齊隨叔父遷居羅馬,入羅馬大學學習。因
  家境富裕,得能畢生致力于學術研究。1947年在那不勒
  斯建立了“意大利歷史研究院”。1952年11月20日于那
  不勒斯去世。
  學術思想 克羅齊繼承了維柯、黑格爾和德·???br />  蒂斯等人的思想。1903至1944年,他主編《批評》雜志
  達41年之久,這是當時歐洲影響最大的文藝批評刊物。
  他發(fā)表過反映他整個哲學體系的4部著作:1.《美學,作
  為表現(xiàn)的科學和一般語言學》,2.《邏輯學,作為純粹
  概念的科學》,3.《實踐活動的哲學》,4.《歷史學的理
  論與實踐》。其中以《美學》影響最大,后來接受批評,
  寫出了《美學要素》,原來的觀點略有改變。另外,他還
  發(fā)表了評論當時歐洲許多重要的哲學、歷史和文學著作
  的作品,如《黑格爾哲學中什么還是活的和什么是已死
  的》、《但丁》、《莎士比亞》、《歌德》、《維柯》
  和《阿里奧斯托》等,對他們的主要作品作了詳盡的分
  析。他還寫過一部《十九世紀歐洲文學》,論及了席勒、
  海涅、司各特、斯丹達爾、巴爾扎克、易卜生、福樓拜、
  莫泊桑等25位作家。
  克羅齊把他的 4部哲學著作統(tǒng)稱為“精神哲學”。
  他把精神活動分為認識和實踐兩類,認識活動是美學和
  邏輯學的對象,實踐活動是經(jīng)濟和倫理學的對象。
  克羅齊的歷史觀點有兩個突出的表現(xiàn):一是歷史唯
  心主義:把精神活動作為歷史過程的決定力量;二是所
  謂“歷史唯今主義”,他認為歷史的發(fā)展有如滾雪球,愈
  滾愈大?,F(xiàn)存的歷史就包括了過去的全部歷史,而且歷
  史事件經(jīng)現(xiàn)代歷史學家分析、判斷,已是現(xiàn)代人思想的
  產(chǎn)物;它不僅是簡單地記錄史實,而且也為當前的現(xiàn)實
  需要服務。
  克羅齊的全部美學都從一個基本概念出發(fā):直覺即
  藝術。直覺是認識的起點,是最基本的感性認識,它所
  產(chǎn)生的是個別具體事物的意象。例如直覺到紅太陽,心
  中就有了一個紅太陽的意象,仿佛這紅太陽的意象本身
  就等于紅太陽的存在,是由直覺創(chuàng)造出來以表現(xiàn)人的主
  觀情感的。
  克羅齊認為直覺的功用是給本無形式的情感以形式,
  使它因成為意象而形象化。如果情感能恰如其分地被意
  象表現(xiàn)出來,這種表現(xiàn)就是成功的,而美就是成功的表
  現(xiàn)。一切直覺都是“抒情的表現(xiàn)”,就是賦形式于物質(zhì),
  也就是藝術。
  克羅齊認為直覺本身就已是表現(xiàn),在心里完成的就
  已是藝術作品。至于他心里完成的作品“外觀”出來,
  給別人看或給自己以后看,就象灌唱片似的,這種活動
  只是實踐活動,而不是藝術活動。克羅齊一方面把文學
  藝術看作人的情感的反映,強調(diào)文學藝術有特殊的屬性
  和規(guī)律;另一方面,又認為感覺先于觀念、行動,否認
  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的藝術概括和作家世界觀對創(chuàng)作的
  指導作用。
  克羅齊還發(fā)揮了維柯的一個重要觀點:語言就是藝
  術,語言學就是美學,因為語言與藝術都是表現(xiàn),即都
  是心靈活動的創(chuàng)造。因此,語言與藝術在本質(zhì)上就只能
  是同一的。
  克羅齊把藝術活動看作盡人皆有的一種最基本、最
  普通的活動,認為人人都有幾分是藝術家,大藝術家和
  平常人在這一點上只有量的分別(他們是大藝術家,平
  常人是小藝術家),沒有質(zhì)的區(qū)別(同用直覺)。如果只
  有一小部分人是藝術家,那么他們的作品就不能被大部
  分人所了解和欣賞。過去有些文藝理論家認為只有少數(shù)
  “優(yōu)選者”才有真正判別美丑的本領,在這一點上,克羅
  齊繼承了維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拋棄了那種“精神貴族”的
  觀點。與此相聯(lián)系的是他的創(chuàng)造與欣賞統(tǒng)一的觀點。他
  認為,欣賞者必須既要置身于作者的歷史情境,又要結(jié)
  合自己當前的歷史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理解藝術作
  品。
  政治活動 克羅齊在羅馬大學學習時,結(jié)識了意大
  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拉布里奧拉和唯意志主義哲學家
  喬萬尼·詹蒂萊,在他們的影響下,他開始深入研究黑
  格爾哲學和馬克思主義。1896至1900年,他發(fā)表了一系
  列討論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說問題的文章,后來收在《歷
  史唯物主義和卡爾·馬克思的經(jīng)濟學》里。從這些文章
  中可以看出克羅齊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的興趣,但是他
  始終持反對態(tài)度。
  克羅齊一生熱心參加政治斗爭。1910年擔任終身參
  議員。1920至1921年,在喬萬尼·喬利蒂內(nèi)閣中任教育
  部長。1922年墨索里尼上臺后,他拒絕宣誓效忠法西斯
  政權,被撤去教育部長職務,并被意大利學院除名。他原
  先的好友詹蒂萊完全站到法西斯一邊,發(fā)表了《法西斯
  知識分子宣言》,克羅齊則在1925年發(fā)表了著名的《反
  法西斯知識分子宣言》,公開與法西斯分子決裂。1926
  年,他的寓所遭到法西斯暴徒的洗劫。在法西斯統(tǒng)治時
  期,克羅齊寫了《意大利史》和《十九世紀歐洲史》。
  這兩部著作,正如他的 4部“精神哲學”一樣,都是從
  自由主義觀點出發(fā)的。1934年,他積極活動重建自由黨,
  并擔任主席。他是現(xiàn)代西方自由派的一個代表人物。他
  從自由主義立場出發(fā),反對墨索里尼,反對馬克思關于
  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理論。他對近代歐洲文化的貢獻是在美
  學方面,他是西方美學界最有影響的作家。
 ?。n邦凱)
  --------------------------------------------------------------------------------

  Pilandelou
  皮蘭德婁,L.
  Luigi Pirandello (1867~1936)

  意大利小說家、怪誕戲劇作家。 1867年6月28日出
  生于西西里島阿格里琴托城一個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家庭。先
  后進入帕勒莫大學和羅馬大學學習,后在德國波恩大學
  研究文學和語言學。1892年回到意大利,執(zhí)教于羅馬高
  等師范學校。大學時代曾寫過一些抒情詩。由于20世紀
  初發(fā)表的長、短篇小說,才使他躋于意大利著名作家的
  行列。 他一生共寫了長篇小說 7部,短篇小說近300篇
 ?。ㄈ∶兑荒甑墓适隆?,計15卷)。早期的短篇小說和
  第一部長篇小說《被拋棄的女人》(1901),受到維爾加
  為代表的真實主義的影響,描寫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西
  西里的風土人情和貧窮落后,表現(xiàn)下層人民的境遇,揭
  發(fā)資產(chǎn)階級上流社會、宗教勢力的罪惡和陳腐的道德觀
  念。這些作品注重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感受,筆觸細致、真
  切、深沉。
  以后,皮蘭德婁的創(chuàng)作傾向發(fā)生了轉(zhuǎn)折。他認為,人
  們置身于其中的客觀世界,人的自我世界,都不是單純
  如一的,而是象萬花筒一樣地變幻莫測。因此,藝術再
  也無法立足于真實地摹寫現(xiàn)實。長篇小說《已故的帕斯
  卡爾》(1904)、《老人與青年》(1913)、《一個電影攝
  影師的日記》(1915)是體現(xiàn)這種觀點的代表作。
  《已故的帕斯卡爾》寫鄉(xiāng)村圖書館管理員馬蒂亞·
  帕斯卡爾兩次拋棄原先的身份,尋求另一個“自我”的
  經(jīng)歷。第一次他因同妻子爭吵,憤然出走,人們認定他
  失足溺死,他被迫改名梅司,開始戴上“假面”生活。但
  由于失去真實的“自我”,他在生活中處處感到被現(xiàn)實
  拋棄的痛苦,于是他制造了梅司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
  逃,企圖恢復真實的“自我”——帕斯卡爾的生活,但
  卻再也無法回到原先的生活中去。皮蘭德婁借助怪誕、
  離奇的情節(jié)表明社會生活中充斥著迷亂、荒唐,人只能
  給“自我”戴上種種“假面”,逃遁于虛幻的現(xiàn)實之中,
  而最終仍然找不到一席安身之地。
  皮蘭德婁曾根據(jù)自己的短篇小說改編了幾部反映西
  西里生活的劇本,例如《西西里檸檬》(1910)、《利奧
  拉》(1916),沒有獲得令人滿意的成就。嗣后,相繼寫
  出了一批怪誕劇,進一步發(fā)展了《已故的帕斯卡爾》等
  小說中的主題,贏得了世界聲譽。
  《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1921)描寫自稱是某個
  劇本中的六個人物,被作者所拋棄,闖進一家劇團的排
  演場,要求導演把他們的戲排演出來。他們訴說自己的
  艱難身世,隨著劇情的進展,戲中戲與戲融為一體,虛
  構(gòu)的劇中人的遭遇變成在舞臺上表現(xiàn)的真實事件。皮蘭
  德婁借此揭示現(xiàn)實生活是由一系列幻影組成,變幻莫測,
  人的“自我”同樣是一系列的幻影,人就生活在這種紊
  亂之中。
  《亨利四世》(1922)是皮蘭德婁另一部著名的怪誕
  劇。主題仍然是“自然”與現(xiàn)實、“自我”與“假面”
  的沖突。一個青年紳士在化裝游行中被情敵暗算受傷,
  失去理智,以神圣羅馬皇帝亨利四世自居。12年以后,他
  清醒過來,試圖恢復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
  要永遠裝作瘋?cè)松钕氯ァ,F(xiàn)實給他鑄就了這具瘋?cè)说?br />  “假面”,這就是悲劇的根源。
  皮蘭德婁的怪誕劇突破了傳統(tǒng)戲劇的規(guī)范,幻覺與
  現(xiàn)實、過去與現(xiàn)在的界限消失,人物被置于最荒唐離奇
  的環(huán)境里,通過夸張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情節(jié)來表達充
  滿哲理的思想,產(chǎn)生強烈的戲劇效果。他的戲劇創(chuàng)作反
  映了20世紀初意大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國內(nèi)社會矛盾
  異常尖銳的條件下,中小資產(chǎn)階級在社會上失去立足點
  的思想危機。
  《亨利四世》劇照
  1926至1934年,皮蘭德婁帶領他的劇團到歐美各國
  演出,引起巨大的反響。193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
  1936年12月10日逝世。
  參考書目
  L.Russo,I Narratori,Milano-Messina,1958.
  C.Salinari, Miti e coscenza del deca dentismo
  italiano, Milano,1960.
  L.De Castris,Storia di Pirandello,Bari,1962.
  F.Vidia,Invito alla lettura di Pirandello,
  Milano,1979.
  (呂同六)
  --------------------------------------------------------------------------------

  Dailaida
  黛萊達,G.
  Grazia Deledda (1871~1936)

  意大利女作家。出生于撒丁島。依靠刻苦自學走上
  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最初在婦女雜志上發(fā)表短篇小說,后來
  逐漸以寫作長篇小說為主。她深受以維爾加為代表的真
  實主義的影響。她的作品都以撒丁島鄉(xiāng)村為背景,描寫
  在迅速發(fā)展的資本主義關系的侵襲下,撒丁島鄉(xiāng)村古老
  的宗法關系的瓦解,鄉(xiāng)村居民經(jīng)濟上的破產(chǎn)和精神上蒙
  受的創(chuàng)傷,如《埃里亞斯·波爾托盧》(1903)、《灰
  燼》(1904)、《橄欖園的火災》(1918),以及城市文明
  同鄉(xiāng)村文明的對立和沖突。但她把撒丁島鄉(xiāng)村的災難歸
  結(jié)為命運的播弄,人在神秘莫測的命運面前,猶如“風
  中蘆葦”,無能為力(《風中蘆葦》,1913)。在這些
  小說中,現(xiàn)實主義的力量同宿命論色彩緊密交織。她擅
  長以富有詩意的筆觸和擬人的手法,描繪撒丁島的自然
  風貌,文筆纖細婉致,抒情韻味濃郁。1926年獲得諾貝
  爾文學獎金。
 ?。▍瓮?br />  --------------------------------------------------------------------------------

  Malineidi
  馬里內(nèi)蒂,F(xiàn).T.
  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876~1944)

  意大利文藝理論家。1876年生于埃及亞歷山大港。
  父親是著名的律師,母親是抒情詩人。曾在亞歷山大的
  法國耶穌會學校求學。1893年隨家遷居巴黎,繼續(xù)學習,
  廣泛接觸法國現(xiàn)代派的文學藝術,深受影響。1894年回
  到意大利,在帕維亞、熱那亞等大學攻讀法學,1899年
  畢業(yè)。他最早的詩歌《老海員》(1897)、《征服星球》
  (1902)、《毀滅》(1904),是用法語寫成的象征主義作
  品,嘲諷社會主義和民主思想。他寫的未來主義劇本,如
  《饕餮的國王》(1905)、《他們來了》等,展現(xiàn)夸大
  的、違反理性的舞臺形象和人的夢幻般的、驚恐的感覺。
  1905年創(chuàng)辦《詩歌》雜志,刊登意大利頹廢派的詩作,大
  力介紹法國象征派詩人,獲得了國際聲譽。
  1909年 2月20日,他在巴黎《費加羅報》發(fā)表《未
  來主義宣言》,以后又相繼發(fā)表《未來主義文學宣言》
  (1910)、《未來主義戲劇宣言》(1915)等,提出一整
  套未來主義的理論主張。1913年參與創(chuàng)辦未來主義刊物
  《萊采巴》。同年前往俄國旅行,宣傳未來主義。
  他的詩歌和散文以違背語言規(guī)范的字句,以至雜亂
  的模擬音響,枯燥的數(shù)學符號,表達未來的“新人”力
  圖沖破現(xiàn)實的牢籠的焦躁不安的病態(tài)情緒。他的長篇小
  說《未來主義者馬法爾卡》(1910)描繪了“未來的人”
  的形象?!拔磥淼娜恕狈路饳C器,具有萬能的本領,但
  沒有心靈,極端殘忍,卑鄙無恥。
  馬里內(nèi)蒂畫像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馬里內(nèi)蒂是帝國主義戰(zhàn)爭的
  鼓吹者和參加者。1914年發(fā)表《未來主義與法西斯主義》,
  宣傳未來主義同法西斯主義的親緣關系。從1919年起,
  他積極參與法西斯黨的活動,成為墨索里尼的幫兇。墨
  索里尼建立獨裁政權后,馬里內(nèi)蒂被任命為科學院院士、
  意大利作家協(xié)會主席。1942年隨意大利侵略軍到蘇聯(lián)。
  1944年病死。
 ?。▍瓮?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