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有報道稱,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衛(wèi)·威利茨呼吁英國學校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用到學生身上。

近幾年來,盡管英國大學學費飛漲,但英國學校用在教授學生知識上的時間和意愿卻減少了,學校更在意科研項目,因為這能給他們帶來資金和聲譽。

一份針對英國高校近50年的研究報告揭露了一個令英國高校尷尬的現(xiàn)實,英國大學與科學國務大衛(wèi)·威利茨直言高校的上述傾向是“毀滅性的”,他呼吁學校應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用到學生身上。

教學意愿史上最低
據(jù)媒體報道,根據(jù)這份近50年英國高校研究報告,在過去20年間,英國高校投入于教學與科研的精力和意愿存在極大扭曲。
該研究顯示,1963年,英國高校投入到教學與科研的師資與資源比例為55:45,整體資源偏向教學。
到了今天,同樣是那些早在1963年或之前成立的高校,教學與科研的投入比例已經(jīng)變成40:60,師資與資源已向科研傾斜。
而那些新近幾年成立的高?;?qū)W院,教學與科研的投入比例更降至31:69,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
英國大學學生增多 學費漲3倍
英國高校偏向科研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科研項目更能給學校掙得資金和聲譽”,威利茨說。
“回顧我們的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高等教育系統(tǒng)從未如此偏離過教學。”他說。
在高校“無心教學”的另一面,卻是學生人數(shù)增加,學校收費上漲。
據(jù)媒體統(tǒng)計,自從2012年開始,英國高校學費近年來翻了三番,學費由每年最多3000多英鎊增加到9000英鎊,引起學生的強烈反對和抗議。
威利茨強調(diào),高校很有必要調(diào)整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投入,而政府今年推動的其中一項高校改革也正是“將學生放回大學的中心”。
威利茨指出,學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相關的學科信息,就業(yè)關聯(lián)信息,而大學獲得的資助應與其學生的數(shù)量和認可程度掛鉤。“讀大學是對未來的一種投資,學生們不僅僅是來買一個英國大學學位。”威利茨說。
好的,那么這就是學校百科網(wǎng)給大家分享的英國漲學費教育弘揚提倡質(zhì)量,希望大家看完這篇由小編精心整理的內(nèi)容后,能對相關知識有所了解,解決你的疑惑!查看更多英國 學費 教育 弘揚 提倡 質(zhì)量 幾日 報道 國大學 科學相關文章請訪問學校百科網(wǎng)
免費獲取《留學申請攻略》 一鍵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