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馬術大師賽場館

為期四天的荷蘭馬術大師賽已于當地時間3月8日晚正式打響。在斯海爾托亨博斯這座荷蘭南部小城中,來自世界各地的障礙和舞步高手匯聚一堂,在這項世界級室內馬術比賽中各顯其能。比賽第二日,《馬術》雜志一行人帶著期待與好奇,踏進荷蘭馬術大師賽的賽場。有趣的是,當我們還未成功解讀荷蘭人“馬術DNA”的奧秘,便首先被賽場無處不在的美感包圍,被荷蘭馬術人對美的追求所感動了。

荷蘭人的藝術感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在這片比中國臺灣島面積大不了許多的土地上,藝術大師輩出,既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倫勃朗、梵高等繪畫大師,又有新央視大樓的設計師“鬼才”庫哈斯。經過幾百年的文化浸潤,現(xiàn)在的荷蘭藝術早已不滿足于束之高閣的博物館藏品,他們的藝術感體現(xiàn)在修建得體的大片草坪,建筑工地圍擋上的涂鴉,甚至是餐桌上必備的鮮花與燭光。藝術源于生活,荷蘭人又把藝術融入到生活中的角角落落。
走進荷蘭馬術大師賽場館內,便能感受到比賽開辦51年來傳襲的“荷式”風格。賽場以黃色和綠色為主基調——荷蘭人不追求色彩的強烈對比,也并無對物件的精雕細琢,他們最舒適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粗放的精致”。哪里都少不了的木制結構和花草樹木,彰顯著這個農業(yè)大國的對植物的歸屬感。作為一場頂級室內比賽,它并沒有給人“高大上”的壓迫感,深入其中,只覺得這場五星級賽事是“可望又可及”的。舒心、溫暖、有生氣,這里就是荷蘭人理想的“家”的樣子。
場館設計同樣巧妙,不是傳統(tǒng)的主場館在中央,四周環(huán)繞練習場和展商的模式。荷蘭馬術大師賽利用馬匹從馬房到練習場,練習場到賽場的沙地路徑把場館橫豎L字切割兩刀,以及數個隔斷墻,營造出更大的空間感和景深,布局頗有些蘇州園林“移步換景,景景不同”的韻味。
荷蘭的馬術愛好者不光愛馬,更愛美。作為馬術賽事的周邊產業(yè),荷蘭馬術大師賽上馬展(Promo Village)的展位中雕塑、畫作、家裝等藝術品占多數,那些兼具美觀和實用性的馬具也在展中,比如舞步馬頭戴的鑲鉆額革,特色馬靴等,“設計感”是第一要務。或許是因為荷蘭騎手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女性,展商們抓住了商機,售賣各種馬術元素的配飾,還有一家專賣女士護膚品。
“美”是賽事主辦方和荷蘭馬術愛好者的共同追求。賽事主席Anky van Grunsven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在本屆比賽中主辦方想讓賽事辦得更好,更加美觀,因為2018年是荷蘭馬術大師賽第一次加入勞力士場地障礙賽大滿貫系列賽中,是里程碑式的一年?!熬拖衲憧吹降囊粯?,我們準備了漂亮的看臺和餐廳”,Anky說,“即使你對馬一無所知,仍然可以在這里找到樂趣,這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以上就是帶你感受荷蘭馬術大師賽賽場:充滿“荷式”味道的含義和介紹,希望小編精心整理的這篇內容能夠解決你的疑惑。訪問學校百科網了解更多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