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是一種怎樣的感受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情況介紹:
1:孤寂
用吃喝玩樂應對感情真空
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課學習,就不知道該干什么。大學教育很獨立,選不同的課,碰到不同的同學。上完課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溝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幾個中國同學。此外的,基本上是真空世界。于是,悶極的時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拼命往肚子里灌啤酒。
更多的留學生,身邊沒有深交的同國籍朋友,加上周圍是個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難打進別人的圈子,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和邊緣感。久而久之,難以排遣的寂寞讓他們變得很孤僻。
于是,一些人大量時間玩游戲,有的人甚至賭博、吸毒。“還有一種現(xiàn)象很常見,就是同居!將這作為一種排遣孤獨的方式?!边€有些人,空寂中尋求刺激,利用高科技犯罪。

孤寂的環(huán)境中,最需要親友的關心。處理得好的人,單調(diào)的生活成了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
2:學業(yè)
寬進嚴出高淘汰讓人崩潰
在加拿大,許多學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還有的學科甚至高達40%,成績不及格,也就失去了畢業(yè)的機會。這給許多背負著親人朋友深切期望、遠涉重洋來到海外求學的學子,帶來很大的壓力。很多人無法承受這種壓力,就釀成了一些悲劇。
去年,南京留學生張震宇在莫斯科大學跳樓自殺。學業(yè)的壓力加上家庭的變故,他感覺無力負重。于是,他從7層高的宿舍樓上跳下去,結(jié)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同樣,在英國,陳莘也看到兩位中國留學生難以承受學習的壓力,跳樓自殺。分析金錢無法解答留學難題。
太多的殘酷教訓,不得不讓人反思,盲目的出洋留學,究竟有多大必要!尤其是近年較多的“小留學生”,高中、初中甚至小學就送出國門,目的是為接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但往往事與愿違、前景堪憂。他們出去之前,有沒有做好準備,吃苦的準備,接受壓力的準備。一些家長光準備了錢,這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給子女們準備多些吃苦和經(jīng)受折騰的耐力。盲目地往外送、一送了之顯然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3:語言
國內(nèi)學的英語出國用不上
語言的障礙,也給很多留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英國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個賣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聽很難聽懂。而我們在國內(nèi)學的大多是美國發(fā)音,但在英國的普通生活中,常見的卻是五花八門的口音。分析不同國家英語有差異
要想真正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留學生,需要融入當?shù)匚幕?,融入當?shù)厝说纳睢_@又給只學了標準英語的留學生帶來了困難。有很多來留學之前十分優(yōu)秀的學生,來之后發(fā)現(xiàn)很有游離感,心理壓力很大。
4:文化
中國乖學生被認為沒出息
在中國,老師一般強調(diào)權(quán)威的結(jié)論;但在英國,老師則強調(diào)論證過程。英國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文化差異,很多中國學生得不到英國老師的器重。在英國老師眼中,按老師的話辦事的學生是沒出息的,沒有培養(yǎng)價值!

如果留學生出國之前,能有系統(tǒng)的培訓,告訴他們到國外可能遇到的情況,讓他們有所準備,那他們將可能少走許多彎路。
5:歧視
被人欺負還要遭學校勸退
一些留學生反映,在英國,就有一些地區(qū)有種族主義者,對中國和越南等國家留學生很不友好。有一年,剛一開學的一個學期,就有11個中國留學生被打傷。有過親身經(jīng)歷的留學生反映,那些人在路上不經(jīng)意用中文向你說話,你若回答,確定你的國籍,就會欺負你。
這些時候,他們不敢報警,一是人在異鄉(xiāng)怕被報復,同時還擔心學校會讓你退學——學校通常不管這些事,且怕你被種族主義分子打成重傷甚至出人命,為了不承擔責任,寧愿先讓你退學。
許多有過這種經(jīng)歷的留學生晚上不敢單獨出門,在心里留下永遠的痛。
6:工作
留學生找工作兩頭不討好
留學生人數(shù)增多,學位含金量下滑,這使大部分留學生都要回國就業(yè)。而國內(nèi)企業(yè)的用人標準也在改變,不再迷信一紙洋文憑。國內(nèi)國外,同等對待。留學生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優(yōu)勢。
現(xiàn)實的壓力面前,留學生們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態(tài):出去前客觀看待,出去后從容面對,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社會也應該積極引導,去除光環(huán),也減少壓力,回歸它應有的本位!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關于留學,可能有千千萬萬個問題想要知道。但是留學生活在高昂的費用下是怎樣的精彩,還是也有我們沒有看到的無奈。
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到國外留學,在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如何才能盡快適應甚至融入,是每個留學生都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在解決這個難題時,留學生就會尋求其他中國留學生的幫助。但是,在這過程中,固有的圈子已經(jīng)在慢慢地形成。
學業(yè)適應是相對最簡單的。這也是以往學生和家長花大功夫去準備的。語言能力是“敲門磚”。因此,在惡補語言的同時,不僅要對即將就讀學校的課程設置有所了解,而且應該對教學形式和理念有所了解。
適當時候要經(jīng)常出去走走。走在街道上,看看各色建筑和商店,這也是對所在地文化的一種了解。同時,商店的招牌、菜單等都是方便的學習工具。同樣,買東西時,不了解地道說法的時候,可以在別人買的時候在旁邊看著,然后對對話進行模仿。了解當?shù)厝说恼f話習慣,從細節(jié)處改進,不久,就會有本質(zhì)上的提高。
絕大部分學生出國前都是通過課本來學習語言的。而課本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用語間還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海外學子通過多走、多看、多想來完成書面用語和生活用語之間的轉(zhuǎn)變。
只有增加對所在地文化的了解,增加自己對語言的自信,才有可能更愿意跟外國人交朋友。
最后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社交改變自己的性格,變身夜店達人什么的。
你只要勇敢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將自己對每件事的看法表達出來,哪怕是用磕磕絆絆的語言,他們就會表現(xiàn)出與你交流的興趣。其實很多時候,你只要隨便說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知識,他們就覺得你簡直是學富五車無所不知的大神,各種贊不絕口,偶爾還會請你做一回人生導師喂一口心靈雞湯什么的。
說一說出國留學是什么感受?以前從來沒有出國過,包括旅游。大三決定出國,gap半年自己到紐約讀研。第一感受,沒有國內(nèi)好。感覺美國的基礎建設并不好,生活也不是很方便。剛來英語也不好,交流還是有很大問題。過了挺長一段時間就適應了。幸虧有非常好的室友。帶我度過那一段適應期。確實挺孤單的吧,然后發(fā)生了一些事,就真的不想再去融入別的群體,包括歪果仁圈子,中國人圈子。還有一點是,發(fā)現(xiàn)身邊人幾乎都出國過,有的是美本畢業(yè)的,有的參加過summer school, 有時候他們說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后來選擇自己一個人生活,選課也都是基本都是歪果仁沒有中國人的課。不過我也很適合一個人生活,性格原因吧。本科也是在一個非常安逸的小城市讀書,長這么大也沒去過酒吧,更像是山里的孩子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看了看發(fā)現(xiàn)人情冷漠,還是很懷念山里。后來我也自己去了很多城市旅游。挺喜歡芝加哥還有舊金山。最討厭紐約和洛杉磯。還是性格原因。并且,現(xiàn)在如果留學在大城市,不會覺得像是在國外,中國人很多的。為什么選擇出國留學,出國留學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出國留學的價值大小其實完全是取決你對于出國留學這件事給自己的規(guī)劃是什么。
舉例子來說:
1.大家都出國,我也就隨大流出了,至于以后我也沒想好再看吧,實在不行就回國,反正有我爸有我媽。這樣的話,留學的價值就比較局限了,除了拿個學位,這還得是在比較努力學習的前提下,然后回國,爸媽安排一個穩(wěn)定工作,或者自己出去打工,工資應該是不會太高,留學費用的投入和產(chǎn)出比太低了。
2.本身語言能力不錯,上學的過程中,會抓住各種機會參加一些好公司的實習,留學只是作為跳板讓我留下來,找到一個相對不錯的工作,未來穩(wěn)步的發(fā)展。
3.學習能力不錯,我走學術這條路,碩士讀完讀博士,有些國家,比如瑞典這邊讀博士工資很不錯,可以讓你生活得很好。讀4到5年然后留校,從類似教學助理做起,慢慢學習和發(fā)展,也是一天不錯的路線。
4.我不太愛學習,我就想留下來,所以拼命學習語言,上學的同時順便去打工,以后可能自己開個飯館,或者繼續(xù)打工之類的,甚至去搞代購,反正我是不打算回國了,這也算是自己的規(guī)劃。
我這里只是舉了幾個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發(fā)展路線,所謂留學的價值大小,在他們每個人眼中應該也會不同。
所以對于留學的價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是主要還是看你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留學生活,想以此為跳板并且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怎么去發(fā)展自己。很可能未來幾年,幾十年的生活,通過留學這短短的幾年就會發(fā)生一個很大的改變。加油吧,好好利用你出國的這幾年時間去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