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幾件關于民國時期留學生的問題?


想問幾件關于民國時期留學生的問題?1.出生寒門很難有機會出國留學,至少溫飽以上才有機會,至于一些公費出國的名額,也是被別人早早的瓜分了。但是因為日本生活費便宜,大概只需要日本的一半,坐船就可以到達。2.去的大學五花八門,因為大部分都是去混個頭銜,鍍金。好一點的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能學到點東西,也給中國培養(yǎng)了一些人才。比較好的就是早稻田,明治。一般2-3年。3.這個要分。公費出國的一般回來都會根據(jù)你的專業(yè)/關系來決定職位,大概和現(xiàn)在的科長水平差不多。(主要還是靠關系,中國歷來是人情社會)自費的也要分。一般來說留學歐美的都是學了東西的,回來可能更多的是搞科研,去高校。去日本的混子比較多,很多當時加入了同盟會,后來就一起干革命了。自己謀求職位看水平了??梢詤⒖家槐緯袊魧W史
想問幾件關于民國時期留學生的問題?

祝你好運望采納,如有疑惑歡迎追問。
想問幾件關于民國時期留學生的問題?

三十年代韓國人海外留學主要去哪個國家中國。
有記錄稱,在上世紀20至30年代,一批韓國青年留學于中國中山大學。他們是由朝鮮民族革命黨,韓國獨立黨推薦或派來留學的。當時在華韓國獨立運動組織得到中國國民政府的支持,以減免學費等優(yōu)待條件進入中山大學學習。
想問幾件關于民國時期留學生的問題?

在民國時期的留洋學子有哪些人物?以這四位為主要代表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下面是詳解

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成立至1949年國民黨通知退出大陸,這三十多年間,中國在內(nèi)憂外患之下,社會動蕩不安,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而留學教育的發(fā)展也隨之跌宕起伏。中華民國剛建立,留學生便成了社會的寵兒。宋教仁當時直言不諱地主張:“初組政府,須全用革命黨,不用舊官僚?!雹倨渌f的革命黨大多數(shù)是留日學生,可見當時留學生已經(jīng)在中國政治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為以示簡明,本人以年代為劃分,將民國時期的留學運動劃分為20世紀10—20年代與20世紀30—40年代兩大部分,著眼于各時期的留學熱潮,其中詳細在下文將做交代。

20世紀10—20年代,民國初建,留學運動在地域分布上,這一時期留日、留美、留歐齊頭并進。相對于晚清時的留學生,這一時期的留學生在留學專業(yè)上有較大拓展,不僅僅是集中于學習西方器物科學一類,在其他藝術文學類也有較深的涉及,在知識結構上,這一代留學生真正學貫中西,他們一方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又親身感受了西方文化代表的一些歐美國家及近代化快速發(fā)展的日本的人文環(huán)境和歷史氣息。他們擔當了中國近代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角色,特別是對于中國的出路的思考,對于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的探索,起了奠基的作用。其中又以勤工儉學留學法國和中共第一次合作留學蘇聯(lián)的兩次留學高潮為代表。

1912年2月,蔡元培、吳玉章、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在之前試驗過節(jié)儉生活后發(fā)起組織了留學儉學會。為了落實留法儉學會的工作,由李石曾等人發(fā)起并在北京成立了留法預備學校。由于當時法國的一些工廠需要廉價的華工,齊如山等人以此為契機,招收一批華工,讓他們在工作之余學習文化,這一制度為家境貧寒而又想外出求學的青年開辟了一條光明的道路。留法勤工儉學會的成立使勤工儉學從理論轉(zhuǎn)為實際行動,并逐漸發(fā)展壯大,為赴法留學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1916年,在法國渴望擁有大量華工的前提下,中法雙方協(xié)定成立了華法教育會,翌年蔡元培、李石曾、吳玉章等人回北京成立了北京華法教育會,1918年后全國各地開辦分會,積極招收學生作勤工赴法的準備。當留法勤工儉學醞釀和發(fā)展時,中國國內(nèi)星期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推波助瀾之下,以及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之下,留法熱走向了高潮。這股熱潮出現(xiàn)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在國內(nèi),廣大進步青年由于軍閥混戰(zhàn),社會動蕩不安,出現(xiàn)了“無書可讀”的現(xiàn)象,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大力倡導科學民主,引入富含各種主義的社會思潮,如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之類,并且激烈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竭力全盤引進西方文化,加上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使人們看到了“庶民的勝利”,看到了“勞工”的力量,群情激蕩,有此興起了一股強大的“工讀主義”思潮,“工讀主義”思潮的出線奠定了留法勤工儉學走向高潮的思想基礎。加之后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受到北洋政府的嚴格控制,直接“取經(jīng)”俄國是不大可能的,于是許多俄國革命家呆過的并離俄國較近的已有勤工儉學之風的法國成為了萬里風云聚集之地。

出國留學的國內(nèi)名人都有哪些?老一輩的有很多,那個年代出國是時尚和救國的途徑。
去法國的有很多,包括鄧小平。最值得一提的是:1854年,容閎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并獲得學士學位,成為中國首位留美學生。當時,留美幼童中,涌現(xiàn)出“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中國第一位大學校長蔡紹基等歷史名人。

請問,有一部電影描寫的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幾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留學,結婚,生子的故事,名字叫什么?片名:我親愛的祖國
片長:21集
類型:電視連續(xù)劇
時間:1999年
陳建斌 飾 方學桐 袁立 飾 高寶瑟
朱媛媛 飾 張芷若 辛柏青 飾 高源澄
孫強 飾 錢仲平
翟佳 飾 林虹/郝思嘉
楊樹林 飾 方東樹
李鳳緒 飾 翟爾柔
陸希 飾 翟中和
王繼世 飾 張國棟
劉一兵 飾 高一鳴
謝寶根 飾 李順
劉文鳳 飾 高太太
夏和平 飾 錢伯吾
李朝友 飾 郝父
魯峰翔 飾 郭仕強

請問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文學名人曾經(jīng)在美國留學過啊,麻煩給出詳細生平和著作,以及他們的功過,謝謝馬寅初 (1882—1982) ,中國當代經(jīng)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縣。1901 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冶專業(yè)。1906年赴美國留學, 先后獲得耶魯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1915年回國, 先后在北洋政府財政部當職員、在北京大學擔任經(jīng)濟學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務長。1927年到浙江財務學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員。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 1929年后, 出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長, 兼任南京中央大學、陸軍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38年初, 任重慶商學院院長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蔣介石逮捕。1946年9月, 到上海私立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任教。1949年8月, 出任浙江大學校長, 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財經(jīng)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60年1月4日, 因發(fā)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79年9月, 平反后擔任北大名譽校長, 并重新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81年2月27日, 當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 1981年3 月29日, 當選為中國經(jīng)濟學團體聯(lián)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主要著作有: 《通貨新論》(1944)、《戰(zhàn)時經(jīng)濟論文集》(1945)、《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1958)、《中國國外匯兌》(1925)、《中國銀行論》(1929)、《中國關稅問題》(1930)、《資本主義發(fā)展史》(1934)、《中國經(jīng)濟改造》(1935)、《經(jīng)濟學概論》(1943)、《新人口論(重版)》(1979)、《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上、下)》(1981)等。 1993年8月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
早在50年代初, 他就注意并開始研究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實際問題。在著名的《新人口論》中, 較系統(tǒng)的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 認為1953~1957年, 中國人口很可能已超過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為20‰的結果。如果按1953年統(tǒng)計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實際的人口數(shù)字一比, 就會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別從加速積累資金、提高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和人民的物質(zhì)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業(yè)原料等方面, 對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進行了論述: ①人口增長與資金積累的矛盾。他認為, 因為中國人口多, 消費大, 所以積累少, 只有把人口控制起來, 使消費比例降低, 才能多積累資金; ②搞社會主義, 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 多搞大工業(yè), 搞農(nóng)業(yè)電氣化、機械化, 然而, 為安排好多人就業(yè), 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業(yè), 農(nóng)業(yè)搞低效率勞動, 實際上是拖住了高 速度工業(yè)化的后腿; ③和工業(yè)原料的矛盾。大辦輕工業(yè)可以有效地積累資金, 但是輕工業(yè)原料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業(yè)。由于人口多、糧食緊張, 就騰不出多少地種諸如棉花、蠶桑、大豆、花生等經(jīng)濟作物。同時, 也由于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受到限制, 就不能進口很多的重工業(yè)成套設備, 影響了重工業(yè)的發(fā)展; ④全國人均不到3畝地, 大面積墾荒短期內(nèi)又做不到, “就糧食而論,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銳地指出, 控制人口實屬刻不容緩, 不然的話, 日后的問題益形棘手, 愈難解決。政府對人口若再不設法控制, 難免農(nóng)民把一切恩德變?yōu)槭c不滿。他提出了定期舉行人口普查, 把人口增長納入第二個、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李國欣提供]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教育家,經(jīng)濟學家。浙江紹興嵊縣人(今嵊州市)。
年譜
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學(1951年更名天津大學),選學礦冶專業(yè)。
1906年赴美利堅合眾國留學,1910年獲耶魯大學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
1915年回國,任北洋政府財政部職員。
1916年任國立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務長。
1920年,繼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首任商科主任楊杏佛之后,出任國立東南大學附設上海商科大學(現(xiàn)上海財經(jīng)大學)教授兼教務主任,曾兼任中國銀行總司券(總發(fā)行人)等職。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南京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立法院經(jīng)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并先后出任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教授兼系主任、重慶大學商學院教授兼院長。曾任廣州中山大學、交通大學、蘇州東吳大學、重慶陸軍大學、立信會計??茖W校、中華工商??坡殬I(yè)學校等校教授。
1948年當選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校長。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60年1月4日因發(fā)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校長職務,居家賦閑。
1979年9月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兼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
特別經(jīng)歷
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五四運動??箲?zhàn)期間曾因抨擊官僚資本家大發(fā)國難財遭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監(jiān)禁。
1957年因發(fā)表《新人口論》等文章而遭到錯誤批判,1979年黨中央批準了北京大學黨委為他徹底平反恢復名譽的決定。
馬寅初教授畢生從事經(jīng)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為國民經(jīng)濟綜合平衡、穩(wěn)定物價、控制人口等重大問題獻計獻策,為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經(jīng)濟科學、人口科學學科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馬寅初(1882-1982)嵊州人,著名經(jīng)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諍友。 童年時代,馬寅初很想讀書,更想到大城市去讀書。而父親馬棣生認為馬寅初聰明伶俐,一定要馬寅初學管帳記帳,繼承“酒坊”家業(yè),學做生意。為讀書,馬寅初經(jīng)常挨父親訓斥、毒打,罰跪。“跪下也要去念書”,“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馬寅初忍著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著。
1899年馬寅初進入上?!坝^”,成績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學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天津北洋大學。1903年他被送往美國公費留學,先入耶魯大學,后入哥倫比亞大學。為“強國富民”,馬寅初在美國決定攻讀經(jīng)濟, 1910年他在耶魯大學獲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191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他撰寫的論文《紐約市的財政》,轟動了當時美國的財政界和經(jīng)濟界,被哥倫比亞大學列為一年級新生的教材。
1916年馬寅初返回祖國,懷著“強國富民”的理想支持進步,崇尚革新,聲明“一不做官,二不發(fā)財”,致力于中國經(jīng)濟問題的研究和經(jīng)濟人才的培養(yǎng),著書立說。他是中國最早研究西方經(jīng)濟學的著名學者。 1927年到1937年,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財政經(jīng)濟專家身份,參與對國家財政經(jīng)濟問題的研究,尋找癥結的所在,謀求解決的辦法,全力保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1937年到1945年,馬寅初繼續(xù)以財政經(jīng)濟專家身份研究中國的財政經(jīng)濟,剖析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撰文評擊“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機大發(fā)橫財?shù)淖镄???箲?zhàn)爆發(fā)后,馬寅初擁護抗戰(zhàn),反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馬寅初的愛國行動、正義行為,遭到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馬寅初先后被關進息烽集中營、上饒集中營,最后被軟禁于重慶歌樂山家中,直到抗戰(zhàn)勝利才恢復人身自由。
抗成勝利后,馬寅初繼續(xù)反對四大家族的官僚資本主義,痛斥國民黨政府出賣民族利益。當李公仆,聞一多慘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消息傳來,馬寅初憤怒萬分,當即寫了遺書,告別大家,孑然一身穿藍布長衫赴南京中央大學講演,用大量事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的罪行,當講到物價飛漲時,指名道姓、抨擊蔣介石,有力地推動了當時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反蔣愛國民主運動。他成了舊中國時代一個英勇不屈的民主戰(zhàn)士。 解放前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任教。他曾任北大經(jīng)濟系主任、教務長。重慶大學商學院院長。解放后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長、名譽校長,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論》是一篇卓有見地的不朽之作,這篇論文是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后寫成的,它正確地分析了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原因,論證了人口增長太快同積累、消費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議和措施?!缎氯丝谡摗钒l(fā)表后,引起全國強烈的反響??瞪㈥惒_一伙竟把《新人口論》誣為中國的馬爾薩斯主義,煽起全國規(guī)模的大圍攻。馬寅初理直氣壯,出來應戰(zhàn),有人逼他檢討,他堅決拒絕,再一次發(fā)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鍋炸,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說:“我對我的理論有相當把握,不能不堅持,學術的尊嚴不能不維護!”“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單身匹馬,出來應戰(zhàn),直止戰(zhàn)死為止,決不向?qū)R詨悍灰岳碚f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我個人被批判是小事,沒什么,不過我想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幾十年以后,事實會說明我是對的?!睔v史的發(fā)展證實了馬寅初《新人口淪》的正確性和預見性。l960年3月馬寅初被迫辭職,離開北京大學,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復名譽,教育部任命他為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并被增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歷年出版的主要著作
1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選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
2 中國之新金融政策((上) 商務印書館 民國28
3 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6
4 新人口論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5 馬寅初人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6 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 財政出版社 1958
7 新人口論 廣東經(jīng)濟出版社 1998
8 馬寅初抨官僚資本 重慶出版社 1983
9 馬寅初選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8
10 新人口論 北京 1979
11 我的經(jīng)濟理論哲學思想和政治立場 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 1980
12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選集(上)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1
13 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14 財政學與中國財政 : 理論與現(xiàn)實 商務印書館 2001
15 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 1999
16 財政學與中國財政 : 理論與實踐商務印書館 民國37
17 中國國外匯兌 商務印書館 民國19
18 中華銀行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18
19 馬寅初演講集 商務印書館 民國12
20 經(jīng)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5
21 馬寅初戰(zhàn)時經(jīng)濟論文集 作家書屋 民國34
22 中國經(jīng)濟改造 商務印書館 民國24
23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 商務印書館 民國21
24 中國關稅問題 商務印書館 民國24
25 經(jīng)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5
26 經(jīng)濟學概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2
27 馬寅初經(jīng)濟論文集 作家書屋 民國36
28 中國當前之經(jīng)濟問題 : 馬寅初講演 膠濟鐵路同人學術研究會 [19-
29 馬寅初演講集 商務印書館 民國17
30 通貨新論 商務印書館 民國37
31 財政學與中國財政 : 理論與實踐 商務印書館 民國38㊣
馬寅初紀念館:http://www.eelove.cn/memorial/?id=mayinchu

我國的名人里面有哪些有留學經(jīng)歷?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志成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nèi)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在昆明參加了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賣國獨裁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lián)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魯迅
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yōu)異,使他在畢業(yè)后獲得了官費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后來進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他之選擇學醫(y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y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yī)學啟發(fā)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并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在日本,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魯迅,經(jīng)常受到具有軍國主義傾向的日本人的歧視。在他們的眼睛里,凡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的解剖學成績是59分,就被他們懷疑為擔任解剖課的教師藤野嚴九郎把考題泄露給了他。這使魯迅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課前放映的幻燈畫片中,魯迅看到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一群中國人卻若無其事地站在旁邊看熱鬧。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這使他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加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劇命運,首要的是改變中國人的精神,而善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的,則首先是文學和藝術。于是魯迅棄醫(yī)從文,離開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回到東京,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籌辦文學雜志,發(fā)表文章,從事文學活動。在當時,他與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關于中國國民性的問題: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過這種思考,魯迅把個人的人生體驗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奠定了他后來作為一個文學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礎。在當時,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譯了兩冊《域外小說集》,他個人單獨發(fā)表了《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一系列重要論文。在這些論文中,他提出了“立國”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熱情地呼喚“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的“精神界之戰(zhàn)士”。
在留學日本期間,魯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魯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為當時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所無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學生中也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他翻譯的外國小說只能賣出幾十冊,他籌辦的文學雜志也因缺乏資金而未能出版。家計的艱難使魯迅不得不回國謀職。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后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 杭州高級中學)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員。這個時期,是魯迅思想極其苦悶的時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時的振奮,但接著是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等歷史丑劇的不斷上演,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沉滯落后的現(xiàn)實,社會的昏亂,民族的災難,個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魯迅感到苦悶、壓抑。五四運動之后,他的壓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巖一樣通過文學作品猛烈噴發(fā)出來。在那時,他已經(jīng)在教育部任職,并且隨教育部一同遷居北京。
冰心
1923年,冰心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妹绹査估哟髮W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后,開始陸續(xù)發(fā)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jīng)名滿中國文壇。
在去美國的杰克遜總統(tǒng)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huán)境,他們相愛了。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吳文藻則繼續(xù)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冰心回國后,先后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創(chuàng)作不輟, 作品盡情地贊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致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yōu)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

從1978年到2016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有多少據(jù)統(tǒng)計,從1978年到2016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458.66萬人。其中136.25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322.41萬人已完成學業(yè),265.11萬人在完成學業(yè)后選擇回國發(fā)展。
2016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為54.45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shù)為43.25萬人,與此同時,來華留學人員總數(shù)也達到44萬人。與2015年相比,2016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數(shù)和留學回國人數(shù)均穩(wěn)中有升。逾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后選擇回國發(fā)展。出國留學與留學回國人數(shù)比例從2015年的1.28:1下降至2016年的1.26:1。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