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致謝刷屏,“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br>

博士論文致謝刷屏,“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黃國平的博士論文致謝內(nèi)容在多個網(wǎng)絡平臺走紅,作者將自己的家庭變故、坎坷求學等經(jīng)歷娓娓道來,平靜的文字下,蘊藏著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博士論文致謝刷屏,“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

  黃國平的文字,為人們展示了一個認識生活、正視困苦的敘述空間,進取不息的身影躍然紙上。他在失意挫折中奮起,在煎熬的人生中點亮理想的燈,不光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不少讀者的前行路。有網(wǎng)友如此評價:“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只為走出大山,始終仰望星空?!备F且益堅、矢志不移。我想,這也是許多青年人“用力生活”的真實寫照。

博士論文致謝刷屏,“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

  “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p>

  “理想不偉大,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p>

  看完這篇《致謝》,網(wǎng)友們表示,如果人生之路真的有捷徑,讀書可能是改變命運最好的路。

  大山里走出的孩子

  1987年,黃國平出生于四川南充儀隴縣炬光鄉(xiāng)。

  整條村子里,數(shù)他家最窮:母親身體有病,行動不便;父親會替人耕田,但酗酒成性。黃國平出生后,家里只能喂他吃麥糊糊。

  上小學后,黃國平的成績一直很好,家里破爛不堪的土墻上,貼滿了鮮艷的獎狀。

  上五年級時,學校開設了微機課(計算機課)。黃國平聰穎過人,加上學習刻苦,計算機成績一直很出眾。當時任課的邱老師,對他關愛有加。黃國平知恩圖報,經(jīng)常幫助老師打印試卷,或是留校幫忙批改作業(yè)。

  但是,評分欄里的數(shù)字再高,也彌補不了經(jīng)濟上的鴻溝。

  他蹚遍了村子方圓十公里的水田和溪河,稚嫩的雙手被魚竿磨出血泡,又在泥淖中摸索到脫水;他俯身為豬崽拾糞,又直起腰鞭趕水牛。夜里摸黃鱔時,他的前面往往只有巴掌大的微光,身后卻是緊追的野狗或吐著信子的蛇??杉幢闳绱?,他也未能如愿上繳學費。上課時,他經(jīng)常因為拖欠學費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卑微的自尊像窗紙一樣一捅就破。

  這無數(shù)個窘迫的瞬間,堆壘如他家那面殘破的土墻,只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獎狀,瀕臨崩潰。

  黃國平十二歲那年,他的母親又離家出走。黃國平也想離家,但他不想出走,他只想走出——走出這座大山。為了走出這座大山,他只能從另外一座大山里尋徑,那就是讀書。

  在家徒四壁的艱苦歲月里,煤油燈下讀書是他晚上最開心的事,考試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黃國平憑借苦讀,考上了高中。黃國平的高中班主任得知黃國平的家境后,便向?qū)W校匯報,學校隨即免去了黃國平的一切費用。

  高三那年,黃國平不負眾望,考上了省內(nèi)的一所本科師范學校。但他對這個結(jié)果并不滿意,轉(zhuǎn)去了綿陽南山中學復讀。

  復讀那年,黃國平總是獨自在教室里學習到深夜。一年后,黃國平考上了西南大學。他“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終于找到了自己的路。

  從8歲讀小學一年級到30歲博士畢業(yè)。22年求學路,黃國平終于走出了大山。

  讀書的價值

  黃國平早年在科學網(wǎng)開設的博客中,曾撰文記載了自己本科畢業(yè)、攻讀研究生這幾年的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其中,一篇發(fā)表于2012年10月,題為《我為什么讀研》的文章在其博客中被精選。

  黃國平在這篇文章中以一名研一學生的身份,回答了“這個時代讀研究生還有什么價值”這樣一個問題。

  在發(fā)文的2012年10月,也是開始中國科學院大學讀研的第一年,黃國平認為,“起碼就此刻而言,我上學的投資是值得的。對于從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而言,再加上‘孤兒’的字眼,我沒有怨與悔。我坦然地做著該做的事情,知道自己身上的負擔,更清楚自己的境遇?!?/p>

  那么又為什么會讀研呢?黃國平在文章中給出了自己一系列理由:

  他還回顧了自己年少時讀書的經(jīng)歷,預想了自己如果沒有讀研,而是選擇工作,會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并稱自己沒有啃老的條件,但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也著實舍不得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

  “我不覺得讀了個研就高人一等,也不認為就該比沒讀研的拿更高的工資。但,讀研確實是我樂意的選擇。”黃國平在文章結(jié)尾如此總結(jié)道。

  把苦難寫成詩

  4月18日,中國科學院官方微博發(fā)布消息披露了這篇論文為《人機交互式機器翻譯方法研究與實現(xiàn)》,作者是2017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學博士黃國平。另據(jù)媒體報道,黃國平博士畢業(yè)后已入職國內(nèi)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擔任高級研究員。

  中國青年報也報道了這件事,很多人在留言中表示“感同身受”,并寫下了自己的經(jīng)歷。還有網(wǎng)友說,他就是自強之星群體的代表;他把苦難寫成詩。

  4月19日,黃國平通過網(wǎng)絡媒體發(fā)表回應稱,“目前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網(wǎng)上的留言與討論,朋友的問候與關心,很多無法回復。在此向各位致以誠摯的歉意和謝意!也祝愿大家努力終有所成!”

  寫在最后:

  《阿甘正傳》里有句名臺詞:“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

  黃國平奮斗二十余載,面對命運接二連三的捉弄卻沒有半句怨言,只管走好自己的路。他摸黑蹚過野蛇出沒的水田,向著破曉的光赤腳走到了山外,靠的是心頭那個最簡單的信念: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還在奮斗路上的你,值得擁有最美的風景。祝愿每一個人都能:追著光,靠近光,成為光,散發(fā)光!

上述內(nèi)容就是小編整理的博士論文致謝刷屏,“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不枉活一世”相關信息。關注學校百科網(wǎng)了解更多出國留學 出國留學申請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論文致謝相關知識!

網(wǎng)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shù):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