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選答案吳健雄(1912 ~ 1997)美籍華人,核物理學家,1912 年 5 月 31 日(陰歷 4 月 29 日)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太倉瀏河鎮(zhèn)。物理學界巨擘泡利的得意門生。其丈夫是華裔美國學家袁家騮,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兒子。
她出身于書香門第。父親吳仲裔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明德女子職業(yè)補習學校。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吳健雄從小就能與其兄弟一樣讀書識字。在家鄉(xiāng)讀完小學,
1923 年考入蘇州市第二女子師范學校, 1927
年以優(yōu)秀成績從師范學校畢業(yè),任這一所小學教師。兩年后考入東南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一年后轉入物理系, 1934
年獲得學士學位后,受聘到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后進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1936 年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 1940 年獲博士學位,
1942 年在美國與袁家騮博士結婚, 1944 年參加了“曼哈頓計劃(研制原子彈), 1952 年任哥侖比亞大學副教授, 1958

年升為教授,同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稱號,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1972 年起提任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教授直到 1980 年退休,
1975 年曾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同年獲得美國總統(tǒng)福特在白宮授予她的國家科學勛章,這是美國最高科學榮譽, 1978
年在以色列獲得沃爾夫獎,1982年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吳健雄以其卓越的貢獻贏得了崇高的榮譽。1958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稱號,這是該大學首次把這
個榮譽學位授予一位女性。她還獲得其它15所大學的名譽學位。美國總統(tǒng)授予她1975年國家科學勛章。1978年她獲得國際性的沃爾夫基金會首次頒發(fā)的獎
金。她受聘為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

1997 年2月16日在紐約病逝,終年 85 歲。遵照她本人生前的愿望,吳健雄的骨灰安放在她的故鄉(xiāng)中國江蘇蘇州。
吳健雄生平簡介:
1912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蘇省太倉市瀏河鎮(zhèn)
1929年以優(yōu)異成績從蘇州女師畢業(yè),獲保送南京中央大學(現東南大學)
1934年 畢 業(yè) 于 中央 大 學 物 理 系
1936年赴美國留學
1940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之后又獲美國普林斯頓、耶魯和哈佛等著名高等學府的理學博士學位
1942年5月30日與袁家騮在美國加州完婚,主婚人為加州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羅伯特·密立根先生
1957年完成了“宇稱不守恒”實驗,為楊振寧和李政道提出的理論假設做出了有十分明確證據的實驗結果,李政道、楊振寧后來獲諾貝爾物理獎
1963年完成了“向量流守恒”的實驗
1973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長、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 。1973年起多次到中國探親和講學,并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1975年榮獲美國國家科學勛章
1978年“沃爾夫”物理獎
1982年應聘為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名譽教授
1992年,四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在臺北發(fā)起成立“吳健雄學術基金會”
1992年東南大學國家教委分子與生物分子電子學開放實驗室被命名為吳健雄實驗室
1994年6月,吳健雄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
1994年,為表彰她在科學上取得的杰出成就和為華人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作出的貢獻,美國全美華人協(xié)會授予吳健雄夫婦“全美華人杰出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