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移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當每年的暑假寒假之前請趴在窗戶上,因為這正是發(fā)成績單的時刻,也許左邊的鄰居傳來其樂融融的笑聲,而右邊的鄰居家正上演鬼哭狼嚎的戲碼,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想想我們的童年也是這樣子度過的,承認吧,你肯定藏過成績單,篡改過分數,代替過家長簽字。成績單簡直就是我們的噩夢。而且還坑了一又一代,怎么讓我們的孩子逃離成績單,還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呢?或許你該考慮去丹麥移民。

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丹麥移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丹麥移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享受快樂時光的丹麥的孩子們
許多還不會寫字的孩子,在四個格子里甚至只用圖畫表達。這份四格成績單是每學期末老師與家長面談的根據。面談重點不是成績,而是孩子的發(fā)展、個性以及與同學的相處。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fā),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yǎng);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好奇心的激發(fā),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地認識自己。

一位丹麥人說:"丹麥的孩子,有作為孩子的自由,他們被允許有時間、空間玩耍,接近大自然、爬樹、跌倒,等等,而不是從小就逼迫他們學習技巧。"一份丹麥政府與OECD(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合作的《丹麥的幼年教育及照護政策》報告中也強調,為了學習良好的社會能力,幼兒園必須確保孩子能與其他人互動,先決條件是孩子能有開放、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心。不追求高分,卻有六成學生熱愛數學。對于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在哥本哈根市郊的Hellerup初等學校,一群五六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正聚精會神地研究他們的"創(chuàng)新"計劃。他們決定用"火箭"來表現創(chuàng)新主題,用紙張、金屬片和氫氣球做成火箭,并且發(fā)射成功。在這個600人的學校里,學生有一半的時間坐在課堂里聽講,另一半時間則利用這種方式學習。
丹麥移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丹麥許多初等學校都用這種計劃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習跨領域知識。以創(chuàng)新計劃為例,它長達4個禮拜,這群孩子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2點,或者在教室里,或者在圖書館研討這項計劃,每組都有一個四年級、一個五年級和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他們不是被動地聽課,而是主動做實驗或上網查數據。

特別是,包括丹麥文、數學、英文、IT(信息科技)和科學等8個不同領域的老師,也打破各自授課的學科界限,在一旁隨時協助孩子們進行探索,幫助他們吸取丹麥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跨領域的知識。除了創(chuàng)新計劃,學校也設計了"怪獸"計劃和"如何生活"的科學計劃,也有旨在加強學生社會化能力的"友情"等計劃。"這樣的方法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我想這解釋了為什么他們可以很快樂。"Hellerup的校長克魯說。

一對已經丹麥移民的夫婦說,他們7歲的女兒在學校玩一整天,但這些游戲設計的目的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學習。例如某個星期的主題是"非洲",老師便帶著孩子們玩各種非洲游戲,討論非洲有什么動物、語言,跳什么舞、睡什么床,等等。丹麥學校的教學方式讓孩子養(yǎng)成主動、好奇的精神,并且喜愛學習。在OECD針對15歲學生所做的國際學生評鑒計劃中,丹麥孩子的絕對分數表現也許不是非常出色,但當被問到對"我做數學因為我喜歡它"是否同意時,有59%的丹麥學生表示贊同,高于OECD38%的平均水平。

不跟別人比較,只求發(fā)展自己的天賦。哥本哈根大學歷史學家彥斯認為,表揚模范生是一種"非常不丹麥"的做法。"我們反對這種做法,我們希望關心那些落后的人。因為那些已經很棒的孩子,不管在什么環(huán)境里,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沒有模范生、只有快樂學習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小孩子不必跟別人比較、只求發(fā)展自己天賦的文化。丹麥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有安全感也有自信,懂得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孩子們少了被禁錮的感覺,有更多的經歷去發(fā)現,探索這個世界的神奇,孩子們的內心也會變得陽光快樂起來這對他們以后的人生發(fā)展至關重要,丹麥移民。最大的好處就是,換一種教育方式,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丹麥移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的詳細內容,大家通過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丹麥移民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

網上報名
  • 姓名:
  • 專業(yè):
  • 層次: ??分數:
  • 電話:
  • QQ/微信:
  • 地址: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644062549@qq.com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jyqzw.cn